春節過后的中原大地,春暖花開、生機勃勃。幾天前的接連有效降水,讓麥田里的麥苗痛痛快快“喝飽”了,田野里滿眼綠色,一派欣欣向榮景象。在這充滿希望的季節里,2021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如期召開了。
作為全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大省,去年以來,河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農業農村發展,確保了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保障有力,農業基礎持續鞏固,農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三農”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十三五”收官之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戰疫情奪豐收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河南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農業農村發展,戰疫情、奪豐收,把穩糧保供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去年疫情期間,滑縣白道口鎮種糧大戶黃國興一刻也沒有閑著。作為當地一名“特聘農技員”,從年初到麥收前,他每天都在“新型職業農民”微信群里做直播,指導群里農戶做好“線上”春管。滑縣還推出“農管家”服務平臺,農民合作社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化“保姆式”服務,農民手機上“下單”,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除草、打藥、澆水等田間管理。
去年麥收之時,該縣白馬坡高標準農田里麥浪滾滾,機聲隆隆,棗村鄉西徐營村村民袁斗手捧著剛收獲的金黃麥粒,臉上寫滿了豐收的喜悅,“看看剛打下來的小麥,籽粒飽滿,一畝地產量少說也得1300斤,比上年還高七八十斤呢!”
糧食豐收豐產,得益于河南省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去年,河南省新建高標準農田66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達16108萬畝、超過國家下達的任務,糧食總產達到1365.16億斤、對全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23%。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5%以上。
此外,河南省持續恢復生豬生產,嚴格落實非洲豬瘟防控措施,強化責任目標管理,積極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生豬存欄3887萬頭,能繁母豬存欄402.6萬頭,生豬、能繁母豬存欄在全國排名“雙第一”。
補短板美鄉村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特別是去年以來,河南省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干干凈凈迎小康”為主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立足“清”,聚焦“保”,著力“改”,促進“美”,推動村莊長期干凈整潔,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習慣,整體提升村容村貌。
春節前,在外工作生活的丁根喜回到老家西平縣蔡寨回族鄉蔡寨村,驚喜地發現村里“都不認識了”:路兩旁私搭亂建的旱廁不見了,房前屋后的羊圈清理了,亂堆亂占的建筑材料沒有了,垃圾坑、臭水塘化身“風景線”,村內村外見縫插針栽了許多樹。
垃圾難尋覓,綠意滿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完美收官,農村環境臟亂差徹底扭轉,鄉村面貌改變幅度居全國前列,整治工作連續3年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一組數據最能說明河南省廣大鄉村的變化:截至目前,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污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廢舊農膜綜合回收率達到80%,全省規模養殖場糞污設施配套率達到94%,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河南省持續推進“廁所革命”,突出抓好改廁質量,累計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680余萬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深入實施“千萬工程”,選取1000個行政村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樣板,有效帶動全省4萬多個行政村人居環境的整體提升;共創建“四美鄉村”3388個、“美麗小鎮”224個、“五美庭院”94.6萬個。
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廣大鄉村正在悄然嬗變為美麗鄉村。昔日垃圾亂堆、污水橫流、蚊蠅亂飛、雜物擋道的農村臟亂差現象已經很難看到,長期制約農村的環境問題得到改善,群眾滿意度保持在86%以上,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拓渠道促增收
“說一千道一萬,農民增收是關鍵。”作為農村人口大省,河南省始終把農民增收作為“三農”中心任務,不斷拓展農民增收渠道。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108元,同比增長6.2%,增速連續9年高于全省城鎮居民平均水平。
——促進農民增收,河南省加快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建設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1533萬畝,優質花生發展到1893萬畝,新增肉牛30.2萬頭、奶牛5.3萬頭。
持續提升綠色食品業,做大做強面、肉、油、乳、果蔬五大產業,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207家,營業收入1.16萬億元。共創建66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51個農業產業強鎮。
積極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6個,中國美麗田園6處。建設數字鄉村,新創建4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數字鄉村示范縣。加快發展農村電商,在拼多多平臺農產品交易額超過300億元。
——促進農民增收,用好深化改革法寶。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適度規模經營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比重達到69.3%。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農民合作社發展到19.3萬家、家庭農場25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12.5萬家,帶動小農戶農業生產提效率、增效益。
——促進貧困戶增收,開展產業扶貧“十大行動”。開展田園增收、養殖富民、旅游扶貧等產業扶貧“十大行動”,1630個扶貧龍頭企業、1.02萬個帶貧專業合作社、3820個扶貧車間參與帶貧。全省產業發展帶動貧困人口469萬人,占脫貧人口總數72.5%,貧困地區基本形成了“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發展局面。
新征程謀振興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求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61億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建設好高標準農田,優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布局,今年新建的750萬畝年底前大頭落地,繼續開展示范創建,建立管護運營長效機制。
推動現代畜牧業建設。持續做強生豬產業、做大牛羊產業、做優家禽產業。穩步推進生豬產能恢復,確保今年生豬存欄恢復到4300萬頭,達到常年水平。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計劃。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實施鄉村產業振興五年行動計劃,持續抓好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建設好6個國家級、8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產業園建設體系。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探索推廣“合格證+追溯碼”管理模式。
發揮好種業優勢。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組織育種聯合攻關。促進“產學研推”深度融合,建立以種業龍頭企業為主體、科研團隊為支撐、首席專家為導向、多企業參與為基礎的聯合攻關模式,選擇有一定育種基礎的農作物和畜禽品種開展聯合攻關。
加強耕地保護。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創建,推進機械深耕深翻、秸稈還田等措施,大力推廣水肥水藥一體化技術。積極推進全省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強化農田建設和耕地質量動態監測監管。
提升農業科技和裝備水平。優化13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布局及運行機制,大力推廣鄉村振興迫切需求的科技成果。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年底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6%以上。
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進鄉村產業數字化,建設“數字田園”,發展“數字牧業”,打造智慧農機,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河南省農業農村大數據服務平臺。創建20個數字鄉村示范縣。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成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150萬戶,普及率達86%以上。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統籌推進村容村貌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重點工作。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科學編制鄉村規劃。推進縣域內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協調推進縣域內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促進新增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堅持分類推進,找準建設路徑,爭取走出各具特色的鄉村建設路子。
推進農村重點領域改革。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和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農村集體資產綜合監督管理平臺建設,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三農”工作重心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未來的中原大地一幅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壯麗畫卷,將徐徐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