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青繡培訓、農家樂培訓、能力提升培訓……“十三五”以來,海東市樂都區婦聯大力實施“巾幗脫貧行動”,使農村婦女學到了一技之長,提高了技能,拓寬了就業渠道,增加了收入。
五年來,樂都區婦聯通過區扶貧開發局爭取到國際農發基金非農生計和能力建設項目,對全區19個鄉鎮的婦女分批次進行培訓,共投入培訓資金89.39萬元。同時,為全區“兩癌”患病農村婦女和因“兩癌”患病婦女返貧的143戶家庭,爭取到全國婦聯和青海省財政廳救助資金143萬元。
“我們這兒屬于南山地區,距離城區較遠,家里共有五口人,擁有耕地兩畝,無處務工。看到別人在鎮上開飯館,我也租房開起了飯館。”家住樂都區瞿曇鎮磨臺村開辦鳳凰山莊的農村婦女趙洪蘭說,開飯館的都是農村人,沒有經歷過正規的烹飪技術培訓,各個飯館炒菜做飯都是千篇一律。為了讓菜品更具特色,2016年,樂都區婦聯邀請西寧市湟中區八瓣蓮花培訓學校老師,在瞿曇鎮舉辦農家樂培訓,趙洪蘭等人積極參加了培訓。
“經過正規的烹飪培訓,我在選材取材、食材搭配,操作規程等方面有了提高。同時,以農家口味為主,改善了菜品結構,提升了菜品味道,色香味俱全的飯菜贏得了顧客的青睞。”趙洪蘭介紹,如今,根據節假日和宴席客流量的需要,她從村里雇來婦女做幫手。能容納150人同時就餐的店面生意紅紅火火。
峰堆鄉李莊村婦聯主席周彥說:“屬于山區溝岔村莊的我們,耕地有限,勞力過剩,每年開春種完莊稼,想出去打點工,又距離城區較遠。家庭開支需要錢,老人需要照顧,婦女們想出去掙錢受到制約。‘青繡’是我們農村婦女手到擒來的活,每個人都能繡兩下,一些簡單的十字繡、鞋墊、香包、掛件、小首飾等,不能作為商品出售,只能送親朋好友和自己欣賞。”
近年來,樂都區婦聯通過國際農發基金項目培訓,邀請西寧市湟中區婦女培訓基地的“青繡”老師到峰堆鄉開展了多次培訓。同時,組織李莊村的繡娘們分批次到西寧市、湟中區、湟源縣、互助土族自治縣等地開闊眼界,參觀新產品,學習新技術。刺繡作品也從過去單一的鞋墊、香包、小掛件等,逐步推廣到今天的攥繡、串珠、花瓶、衣裙鞋帽、被褥帳枕、家具飾件、佩飾品、山水、花鳥、人物、具有主題含義的吉祥紋樣等。
如今逐步走向正規的峰堆鄉李莊村青海錦峰刺繡專業合作社,現有繡娘107人,均來自全鄉11個村的婦聯主席、精準扶貧戶、困難戶、殘疾戶、一般戶等。專業合作社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管理運營模式,由經紀人周彥與省刺繡協會簽訂訂單協議,周彥給繡娘們提供原材料,將所需產品分配給繡娘們帶回家制作,制作完成驗貨后,付給繡娘們工資,再將刺繡作品送到省刺繡協會通過展覽活動和電商平臺代理銷售。這樣一來,每個繡娘每月也能收入二三百元錢,足不出戶,在家門口創造了“指尖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