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天氣晴好,枝江市漁丫頭合作社負責人易愛武習慣性來到自家魚塘,“2020年的穩收來得可真不容易。”
省農業發展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黃國雄也感同身受:2020是特殊的一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禁捕退捕重要指示精神,合理利用長江資源,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省農業發展中心創新推出荊楚水產采購網、漁業科技超市(云上漁),開展了長江6條野生魚人工繁育馴化、“蝦稻憨”“七錢蝦”生產技術研究攻關行動等系列工作。經過一年的奮斗,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湖北牢牢穩住了淡水水產第一大省的地位。
多方借力 ?讓湖北魚蝦賣得更好
湖北是水產大省,水產品產量連續24年居全國第一。
2020年春節前是水產品交易的高峰,一場突發的新冠疫情,各地實施嚴格的交通管控措施,封城封路導致水產品滯銷,2月份全省水產品存塘量達50多萬噸。以河蟹為例,不少養殖戶有春節后銷售河蟹的習慣,疫情發生后全省有近萬噸河蟹壓塘,大批河蟹沒有賣出去。
3月14日,省農業發展中心成立專班,分省內和省外兩個市場,幫助全省漁民和養殖戶賣魚、賣螃蟹、賣小龍蝦。組織水產養殖基地、加工企業與“盒馬鮮生”“農門鏢局”“壟上聯社”“荊楚味道商城”等大型電商對接,組織荊州、潛江等地小龍蝦團購進入武漢市民小區,幫助解決疫情期間賣魚難的實際困難。
3月28日,省政府研究出臺小龍蝦收儲貸款優惠擔保和一次性財政貼息政策,扶持省內收儲規模300噸以上的小龍蝦加工企業,補貼收儲湖北小龍蝦養殖戶積存的小龍蝦。
4月9日,武漢開城第二天,上海江陽水產批發市場、廣州黃沙水產批發市場、成都水產批發市場和南京眾彩水產批發市場的電子顯示牌上,不約而同地打出“歡迎湖北魚”。這背后是多位水產人艱辛的付出。
4月23日,省農業發展中心聯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成功舉辦“湖北魚鮮天下——湖北水產品直銷云購會”,共簽約銷售水產品814萬斤,價值7494萬元。在活動的帶動下,共銷售水產品1187萬斤,總額1.13億元。
全省各級農業、水產部門搭建信息互通橋梁,建立一批微信群實現產銷直接對接,主動聯系電商平臺協調貨源,協助辦理鮮活運輸車輛運輸證明,對接各大企事業單位食堂和各大小區團購團。通過產銷對接服務,有效緩解了疫情期間湖北省水產品存塘壓力,打破了外銷困局,全省鮮魚銷量由最初每天200噸提高到后來的每天1萬噸。
為了鼓勵市民吃魚,湖北各級農業水產部門新招迭出:武漢市農業局舉辦鮮魚烹飪大賽參賽火爆,在學習強國平臺上制作剖魚視頻朋友圈流行,荊州透明交電商平臺建立剖魚分包平臺,第一時間將剖好的魚送到居民小區,潛江蝦皇在漢推出燒好的小龍蝦直送你家活動。
壓塘的水產品逐漸銷售出去,漁民們又投入新一輪生產。
抗洪防病 ?把漁民損失降到最低
疫情稍緩后,大自然的考驗并沒有結束。
超長的梅雨期帶來連續降雨,數據顯示,2020年全省降雨量甚至超過1998年和2016年。
面對嚴重災情,省農業發展中心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漁業“抗災復產在一線”行動。線上,“湖北省漁業科技超市”充分發揮手機軟件和新媒體傳播效能,迅速推出《池塘養殖災后復產要點》《“蝦稻共作”災后復產技術》等技術措施,96萬人在線學習。線下,省農業發展中心組織5個技術服務小分隊,深入受災最為嚴重的黃岡、黃石、荊州等地池邊塘頭,進行面對面指導。全省1500多名漁業技術專家深入一線,累計組織30多萬人次參與抗災救災,救助重災困難漁民4158戶,聯系省外苗種調入,指導漁民科學補投各類水產苗種1萬多噸。省政府緊急研究撥付漁業救災資金1500萬元,有效推動漁業災后復產。
洪湖市螺山鎮陽財湖村由于靠近湖北第一大湖泊洪湖,地勢較低,村里人世世代代“靠水吃水”,全村160多戶,基本都是漁民家庭,每年每戶至少能有七八萬元的純收入。
然而,2020年6月份以來,湖北普降暴雨。村里的幾千畝魚塘眼看就要被淹了。當地水產部門和水產專家及時趕來,幫助漁民在魚塘周邊加高圍網,加固田梗,保證了魚蝦無法外逃。
不僅在洪湖,在漢川、蔡甸、荊州、監利等地都能看到當地的水產部門專家和工作人員幫助漁民減災抗災的身影:檢查維護池塘進排水口;疏浚渠道;加固池埂;檢修漁機、水泵及用電線路;調配消毒劑、調水劑……
5月,針對湖北省部分地區黃顙魚暴發性病害,省農業發展中心緊急組織專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明確了病害原因,迅速推出《黃顙魚暴發性病害防治方案》,成立2個專家組,多批次赴潛江、枝江、沙市、公安、東西湖、應城等重點發病地區,實地指導病害防控,并在抖音、授漁等多個平臺開展“黃顙魚暴發性疾病防治技術”線上培訓,僅5月10日組織的一次直播培訓就吸引了5100多名漁民在線學習。通過系列防控措施的落實,黃顙魚暴發性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漁民損失降到最低。
“我們戰勝了疫情,又戰勝了洪水,穩住了全年生產。”武漢市東西湖區漁民李允說。
創新服務 ?信息技術助推產業復蘇
“最近溫度高了,黃顙魚應該怎么管理?”“疫情后,想養一些抗病耐運輸的品種,未來哪些魚行情好?”
5月12日,武漢解封1個月零4天,省農業發展中心舉辦“湖北省漁業科技超市走進荊州沙市區”活動,由“魚院士”桂建芳領銜數十位水產專家,來到魚塘邊,現場一對一解答漁民養殖難題,送上水產養殖技術資料。
由省農業發展中心推出的“湖北省漁業科技超市(云上漁)”,打造了覆蓋漁業全產業鏈的科技云服務新體系。通過專業平臺、專家團隊、線上線下的聯動服務,直接高效服務水產從業者、企業和廣大漁民,人們拿起手機即可學技術、解難題,開啟了漁業科技云服務新模式。上線以來,共舉辦在線技術培訓13次、在線學習467.5萬人次;建立了一套水產養殖常見問題數據庫;創新開展了“農民教農民”技術服務方式。
“湖北省漁業科技超市”成功走進荊州市沙市區后,又相繼走進漢川市、枝江市,與漁民面對面輸送養殖技術,現場答疑,現場培訓。各項技術服務工作得到漁民和基層水產部門的廣泛好評和點贊。
省農業發展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鄭國蓉介紹:中心認真履行職能職責,在切實抓好傳統線下科技服務的同時,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方式,開展線上科技服務。2020年2月以來,中心在抖音、壟上頻道、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廣泛開展“云上課堂”,目前已組織畜牧、水產、農機三行業專家63人,錄制線上課堂專題講座146個,涵蓋畜禽水產養殖、疫病防控、資源化利用、農機維修與安全生產等農業生產的各個重點環節。云上課堂既有專家講座,又有現場演示,還有動畫模擬,應農時、接地氣、解難題,深受廣大農民群眾歡迎,累計點擊播放量已達1330.7萬次。
提檔升級 ?由大養蝦向養大蝦轉變
變大養蝦為養大蝦——實施“七錢蝦工程”力爭每畝增收千元。
“小龍蝦養殖行業群雄紛爭,核心競爭力是養大蝦。”在年底的全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專題培訓班上,黃國雄表示,明年湖北省水產業要重點抓“七錢蝦工程”和“稻——蝦——土憨巴”綜合種養模式推廣,推進大養蝦向養大蝦轉變,力爭每畝增收1000元。
近年來,湖北省小龍蝦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因養殖密度過大、投喂不科學等多種原因,導致小蝦多,大蝦少,小蝦價格不斷下滑,大蝦價格不降反增。明年,湖北省將不再擴大小龍蝦養殖規模,大力開展七錢蝦養殖技術攻關和推廣,引導農民減小養殖密度、科學投喂,多養七錢以上的大蝦。
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二級巡視員張漢中介紹,目前,全省已組建專家團隊,在4個縣市開展“七錢蝦工程”養殖技術攻關,實施小龍蝦育養分開,年底將養殖區殘留的蝦苗清除,次年春待育苗區蝦苗養殖到一定規格后,將規格一致、數量合理的蝦苗投放到養殖區,控制蝦苗投放密度,科學精準投喂,以提高大規格小龍蝦產出比例。“我們將邊試驗邊推廣,爭取2022年底前形成一套標準化技術操作規程,在全省大范圍推廣。”
省農業發展中心在前期研究基礎上,大力開展‘稻——蝦——土憨巴’綜合種養技術攻關。“土憨巴”學名叫“中華沙塘鱧”,目前,湖北省馴化長江野生魚中華沙塘鱧已取得突破性進展。“蝦——稻——土憨巴”共作的綜合種養新模式,一田三收,每畝收入將比單純蝦稻共作高出1000多元。
“明年,省農業發展中心將在全省選擇10個縣市進行試驗,試驗面積達到1000畝。這種模式是先養小龍蝦,然后投放‘土憨巴’苗種,再接著種水稻,在春節前收獲‘土憨巴’商品魚,這叫一季蝦、一季稻、一季‘土憨巴’。”黃國雄表示。
科學利用 ?抓好長江野生魚類繁育馴化
長江禁捕后如何抓好長江漁業資源科學利用?人們吃江鮮的消費需求怎么解決?湖北是全國淡水養殖第一大省,但大宗淡水魚價格偏低,制約了湖北省由水產大省向水產強省跨越,怎么破解?
從6條魚開始。
禁捕工作開展以來,湖北省除做好漁民漁船上岸、嚴厲打擊非法捕撈等工作,省農業發展中心組織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所、華農水產學院、省水科所、武漢市農科院等多家科研機構組建聯合攻關團隊,首批研究“土憨巴”(學名中華沙塘鱧)、“石扁頭”(學名大鰭鳠)、“金鰍”(學名銅魚)、“刀魚”(學名長江刀鱭)、“草鳊”(學名長春鳊)、“江團”(學名長吻鮠)等6種長江野生魚類的人工繁育馴化技術,并制定了《長江野生魚類繁育馴化科技攻關實施方案》,對目標任務措施進行了細化安排。
長江野生魚類的繁育馴化工作,將更好地推動長江十年禁漁和長江大保護等重大國策的落地。未來三年,省農業發展中心將對照《方案》,全力推進4個長江野生魚繁育基地、4個養殖馴化基地和3個推廣示范基地建設,形成6個長江魚品種的規模化人工繁殖與苗種培育技術、成魚規模化養殖技術和大面積推廣應用技術。在帶動長江野生魚人工養殖技術推廣和產品開發的同時,助力漁民增收和湖北漁業高質量發展。
長江禁捕后,退捕漁民如何轉產轉業?怎樣發展水產養殖增收致富?2020年以來,為切實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長江流域禁捕退捕決策部署,積極配合做好退捕漁民轉產轉業工作,省農業發展中心已在鄂州市、監利市、洪湖市等地,舉辦了8期退捕漁民轉產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和2期護漁員培訓班,累計培訓退捕漁民1500余人,漁民滿意率100%。
編寫了《長江流域退捕漁民轉產水產養殖技術培訓教材》,發放到退捕漁民手中,該書作為退捕漁民發展水產養殖的入門教材,詳細介紹了水產養殖的基礎知識,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地展示了適合湖北省的17個主要水產品種養殖新技術和新模式。
通過大力開展長江退捕漁民轉產轉業培訓,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致富。
綠色發展 ?養殖大省轉向水產強省
12月14日至15日,由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舉辦的全省綠色漁業發展培訓班在武漢舉行。
本次培訓緊扣“綠色漁業發展”主題,邀請了華中農業大學、中科院水生所、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的專家們就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零排放”圈養生態高效技術、養殖尾水治理、漁業病害防治技術、大水面生態養殖技術等內容進行授課。
湖北省有水域總面積2500萬畝,宜養水面1300萬畝左右。中國人的餐桌上,每7條淡水魚就有一條來自湖北,出口到歐美的小龍蝦,每3只就有一只來自湖北。面對著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越來越高,環保責任追究力度越來越大,漁業綠色發展勢在必行。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教授顧澤茂說:“希望通過我的授課告訴養殖戶,如何把蝦的規格養大,減少病害的發生,增加整體收入,讓大家形成健康養殖的模式。”
2020年3月,農業農村部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推廣先進適用的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并決定從2020年起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
黃國雄說:湖北是水產養殖大省,要向水產強省轉變,必須邁向綠色發展。“讓廣大水產基層工作者、水產合作社和養殖大戶,熟練掌握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零排放生態養殖技術、尾水處理技術,爭取達到學以致用,為全省漁業增效、漁民增收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