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犍為縣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實施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著力點,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根本動力,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
一、堅持“四個優先”,搶占鄉村振興發展先機
優先考慮干部配備。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各鎮、村也成立了相應組織。抽派“能力好、責心強、素質高、作風硬”的一線干部具體負責,形成了縣、鎮、村層層有人抓、層層有管的工作格局。優先滿足要素配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制度性供給和政策安排設計,讓土地、資金、科技等各類發展要素更多流向農業農村,先后調配200余畝建設用地指標支持清溪世界茉莉博覽園、楓林伴島、惠田米業等農旅項目實施,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活力。優先保障資金投入。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加大資金傾斜力度,先后投入5.7億元,用于全縣鄉村振興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同時,加快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撬動更多社會資金配置到了農業農村。優先安排公共服務。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推動公共服務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持續改善水、電、氣、路等基礎條件,讓農民在農村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
二、圍繞“六大工程”,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
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先手棋”,編制了《“綠美金犍?宜居鄉村”犍為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方案》等專項方案,將農村污水治理、農村垃圾凈化、農村“廁所革命”、道路綠化美化、村莊風貌改造和鄉風文明提升等六大工程作為整治重點。新(改)建鄉鎮污水處理廠和聚居點污水處理設施35個,65%的村、4.6萬戶實現污水有效處理;全面實行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組定點、村收集、鎮集中、縣運輸處理”模式,鎮垃圾收轉運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全面配齊村組專職保潔和清運隊伍;新(改)建公廁434個、戶廁9411戶,建成投資9000萬元的久益生物有機肥項目,年處理畜禽糞便和農作物秸稈10萬噸以上,被列為全國綠化模范縣、省級生態縣、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先進縣,創建國家和省級衛生鄉鎮、森林小鎮11個。
三、培育“五環十園”,強化鄉村振興發展支撐
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基礎,立足縣域資源優勢,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壯大步伐。推進“萬頃茶浪、金橘之戀、茉莉飄香、道地姜黃、杰心油茶”五大產業環線建設,培育清溪茉莉花省級星級現代產業園、羅城涼廳子農旅融合園區、羅城稻魚蛙共生產業園區、舞雩兔公館種養循環產業園區、清溪七一研學產業園區、壽保金楠山谷中藥產業園、榨鼓姜黃藥材產業園、龍孔茶果飄香產業園、泉水萬畝水晶櫻桃產業園為抓手,逐步形成產業新格局。推進10萬畝道地中藥材(姜、姜黃)產業環線建設;20萬畝金橘之戀產業環線;25萬畝萬頃茶浪產業環線;20萬畝杰心油茶農旅融合產業環線;10萬畝茉莉飄香產業環線發展。
四、推行“三變五合”,激發鄉村振興發展動能
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以及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組建資產股份合作社、開展土地承包“三權分置”,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開展全域旅游和民宿游,組建旅游股份合作社、開展充分就業村社建設,組建勞務股份合作社、開展農村金融制度改革和精準扶貧,組建置業股份合作社”來盤活農村資源。今年4月,按照江蘇省政府研究室顧問盧水生教授的錦囊要點,選定羅城鎮大同村、白鶴村等4個村作為改革試點村。目前,4個試點村已全面完成清產核資,成員資格界定、股權量化、董事會監事會人選的工作。形成由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三駕馬車”共同運行的嶄新創收模式。未來將堅持規范運作,做到公開透明、從各個環節的落實、各項政策的把握、各道程序的操作等多個方面提煉經驗,形成可操作、可推廣的工作方法更多惠及群眾,更好凝聚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