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渭縣在全面發展以書畫為核心的文化產業和以“紅色圣地、隴中風情、書畫采風、溫泉度假”為品牌的旅游產業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發展理念,搶抓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深入挖掘鄉村旅游資源,突出“土氣、老氣、生氣、朝氣”,大力發展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本的鄉村旅游。將鄉村旅游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深度挖掘境內富集的旅游資源,全縣現有省級鄉村旅游專業示范村2個,創建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6個,今年將創建華川、油坊、赤砂、南河等四個村為鄉村旅游專業示范村。
目前,通渭有農家樂60戶(其中國家級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3戶,市級示范戶49戶,縣級示范戶8戶),通過大力實施特色旅游建設項目和發展農家樂以及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使全縣貧困群眾通過參與旅游服務、創業就業增加收入,每年吸納就業人數均在600人以上,形成了體系完善、布局合理、品質優良、服務規范、特色濃郁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截至7月底,全縣鄉村旅游人數12.66萬人,實現鄉村旅游收入達2195.75萬元。
通渭以旅游產業作為致富產業,帶動鄉村旅游收入,助力鄉村振興。按照“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思路,整合資源和項目資金,在優先建設31個旅游扶貧重點村的同時,扶持發展已有投資主體的華家嶺農業產業融合及鄉村生態旅游建設項目、隴山山億生態綜合農業開發示范區項目、碧玉鄉天弘生態農莊項目、襄南鄉昊恩生態農莊楊堡村旅游扶貧項目,通過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在隴陽鄉黨岔村、張灣村,榜羅鎮張川村、桃園村,北城鄉鹿山村等地積極開發景區輻射型、通道景觀型、城郊休閑型、農業觀光型、養生保健型等多種類型的鄉村旅游業。同時,開發民間書畫、特色小雜糧、手工工藝品等系列鄉村旅游商品。有針對性做好農家樂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突出食品衛生和就餐環境整治,狠抓規范提高,提質增效,使之成為貧困戶收入新的增長點。近兩年,通渭已經形成“吃在農家、住在農家、娛在農家”的鄉村旅游模式,農家樂休閑旅游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夯實了鄉村振興的地基和龍頭帶動發展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