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新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啟動,2020將對全區87個農業縣(市、區)的農作物種質資源進行全面普查與收集。此次行動目的是查清農作物種質資源家底,發掘優異資源和基因資源,加大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和特色地方品種收集與保護,確保資源不喪失,促進種質資源交流與共享。
記者了解到,新疆農作物種質資源豐富,曾于1956年至1957年、1979年至1983年兩次參加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工作,但當時涉及范圍小,作物種類少,并未完全查清新疆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家底。近年來,由于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力度不足,同時隨著氣候、自然環境、種植業結構和土地經營方式等變化,一些農作物地方品種、野生近緣種也逐漸消失。
為此,按照農業農村部《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實施方案》安排部署,2020年新疆農業科學院、新疆農業大學、石河子大學等13家單位承擔了此次任務。按照自治區統一安排部署,將對全區87個農業縣(市、區)的農作物種質資源進行全面普查,查清糧食、經濟、蔬菜、果樹、牧草等栽培作物古老地方品種的分布范圍、主要特性以及農民認知等基本情況;查清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的作物野生近緣植物的種類、地理分布、生態環境和瀕危狀況等重要信息;查清各類作物的種植歷史、栽培制度、品種更替、社會經濟和環境變化、種質資源的種類、分布、多樣性等信息。計劃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優的作物地方品種和野生近緣植物種質資源2000份。
同時,新疆還將計劃搶救性收集各類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種、種植年代久遠的育成品種、國家重點保護的作物野生近緣植物以及其他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種質資源400-500份。
新疆農業農村廳廳長吐遜江·艾力說,根據計劃,力爭到2025年全區要基本完成農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等農業種質資源的全面普查、部分縣(市、區)的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等工作,重點建立新疆中亞特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國家畜禽基因庫、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中轉隔離基地,以及1-3個種質資源圃、2-4個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點、6-7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場(保護區)、3-4個水產資源保種場。
此外,新疆還將鼓勵實力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建設一批收集規模化、管理精細化、設備現代化、人員專業化的農業種質資源保存中心。到2035年,在全區建立起系統完整、科學高效、監管規范、共享融合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資源深度鑒定評價、綜合開發利用水平顯著提升,資源創新利用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棉花、玉米以及西甜瓜等特色作物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