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濱江臨海、四面環水,作為長江入海口的“綠色明珠”,是上海最大的綠色農業發展空間。自2017年入選首批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以來,崇明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緊緊圍繞“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發展目標,以綠色為底色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農業綠色發展的崇明樣板。
崇尚“自然農法” 打造“兩無化”標準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農業綠色發展的應有之義。崇明區在生產模式上進行大膽創新。
來到位于豎新鎮的上海春潤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綠油油的水稻秧苗正茁壯成長,吐露著生機。不同于傳統的水稻田,走近竟能發現許多紅色的蹤影在田里四處竄動。
“這是我們專門養殖的小龍蝦和甲魚,稻在水中生長,小龍蝦和鱉在水下游動,這一靜一動也不失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合作社理事長沈竑介紹,合作社致力于打造“稻-蝦-鱉”共生的綠色種養模式。稻田為小龍蝦和鱉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和食物來源,小龍蝦和鱉排出的少量糞便可作為天然有機肥滋潤土壤。在這種模式下,生產的大米綠色無污染、小龍蝦鮮嫩肥美、野生鱉營養價值高,可謂是“三贏”。
沈竑是技術出身,在他眼里,對環境最敏感的小龍蝦和鱉更像是稻田里的“監測器”,如果它們的生長出現異常,就說明田里的水有問題。因此,由稻、蝦、鱉構建起的生態系統,不僅代表著農產品的高品質,也是“自然農法”最好的體現。
從“稻-蝦-鱉”“稻魚共生”“稻鴨共生”等立體種養模式,到養草滅草、以水控草等生態防治措施,再到安裝太陽能殺蟲燈等物理防治手段,崇明對農業綠色發展的探索實踐從未停歇。2018年,崇明首次試種不施化學農藥、不施化學肥料的“兩無化”水稻,推出的“兩無化”大米市場反響熱烈,深受市民青睞。經過三年積淀,如今“兩無化”標準體系已日趨成熟,“兩無化”產品品牌也日趨豐富,正以最高品質的綠色農產品向生命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堅持“質量興農” 打造綠色數字應用
農業綠色發展重“量”也重“質”,要求“產出來”“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因此,崇明區在源頭管控上始終久久為功。
“現在買農藥越來越方便了,只要帶好身份證,就能輕松買到安全放心的綠色農藥。”王阿姨一早來到港沿鎮綠色農資門店,在工作人員的悉心指導下,順利挑選到了滿意的農藥。寬敞明亮的門店里除了銷售綠色農藥外,還展示了各類生態肥料和無人植保機。
依托GIS信息技術,農戶的種植信息、補貼金額完全與身份證綁定,只需輕輕掃描身份證,便能使用補貼購買農資。同時,系統也會自動比對地塊位置、經營規模、購藥記錄等信息,及時監測區域用藥情況,分析預警用藥趨勢和強度,確保農戶采購的農藥既滿足生產防治需求,也符合農業綠色發展導向。
像這樣新穎的現代農資門店,在崇明還有15家,覆蓋全區各個涉農鄉鎮。以質量興農為引領,崇明區于2018年探索綠色農資封閉式管控模式,嚴格制定綠色農藥推薦目錄,對通過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的生產主體,實行推薦目錄內綠色農藥限額免費供應,對未通過綠色認證的按80%進行補貼,旨在加快推進綠色食品認證,賦能農業綠色發展。截至目前,全區綠色食品認證率達87%,年內將達到90%。
據了解,崇明區集成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建立GIS地理信息系統和崇明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逐步實現國家觀測試驗站點位監控全覆蓋。對接阿里巴巴、盒馬鮮生等優質平臺,全面推進數字農業基地建設,啟動果蔬病蟲害預警平臺研發,建成“鎮-區-市-國家”病蟲害專家“微植保”專家微信服務平臺。依托5G全覆蓋人居環境生態島建設,加快探索“5G+智慧農機”融合應用,啟動適應崇明地形的無人駕駛農業機械研發,不斷助力農業生產效率提升。
把握“深刻革命” 探索工廠化道路
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崇明區以“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好風景的地方一定有新經濟”,充分挖掘崇明農耕文化資源,在產業布局上力求謀深計遠。
在位于西北部的新村鄉,一個世界級的蛋雞場正緊鑼密鼓建設中。年產雞蛋8億枚,預計占據上海品牌雞蛋市場30%至40%的份額,這個亞洲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正大崇明300萬羽蛋雞場,是崇明近兩年引進的重大農業項目之一,將于年底正式建成投產。
18棟蛋雞舍,300萬羽蛋雞;10棟青年雞舍,85萬羽青年雞,如此巨大的養殖規模背后,是一套成熟的全自動生產線。“在這里,一棟雞舍里的16.8萬羽蛋雞,只需一個人便可輕松管理。”崇明聯扶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雷介紹,項目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養殖的是優質的蛋雞品種,應用的是先進的管理技術,只為向市民持續提供安全、健康的雞蛋產品。
此外,該項目還將配套建設一座年處理12萬噸雞糞的資源再生利用處理站,通過將雞糞轉化為有機肥,可供周邊20萬畝土地的種植需要,真正實現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引領上海畜禽養殖業進一步向綠色轉型。
“上海的土地資源有限,如何利用更少的土地實現更大批量、更高品質的農產品供應,工廠化的綠色種養模式無疑是面向未來的一個選擇。”崇明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宋學梅告訴記者,崇明區近年來牢牢把握“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的重要內涵,以工業思維謀劃農業,以市場導向推動農業,把農業招商作為先手棋、關鍵招,意在最大程度引資、引技、引智,通過高科技的工廠化項目助推農業提質發展。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店小二”的貼心服務下,除了正大雞場,由由(集團)智能溫室、盒馬千噸南美白對蝦等一批高科技產業項目都紛紛落地建設,累計投資超過40億元。崇明儼然已成為農業投資的一片熱土,生態島“農業工廠”的雛形逐漸顯現。
廣袤的田間地頭里,有的是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有的是新興項目“平地起驚雷”,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今天的崇明正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奮勇的姿態,不斷展現農業綠色發展的蓬勃生機和強勁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