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事關廣大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的重大民生問題。山東省委、省政府把這件事看得很重、抓得很緊,提出了整建制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省的目標。
按照“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要求,各地各部門堅持“產”“管”并舉,嚴格落實屬地責任、監管責任、主體責任,持續推動實施綠色發展、農業標準化、監測全覆蓋等十大行動,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
目前,全省已創建威海、青島、濰坊3個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18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認定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77個,另有10個設區市提出整市創建目標。“我們將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省創建步伐。”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說。
帶“證”進市場 質量全程可追溯
4月26日一大早,安丘市興安街道四海社區農產品檢測站檢測員王雪峰就開始忙碌起來:檢測草莓樣品,采集相關信息,打印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沒用半個小時,小馬駒家庭農場負責人馬金臻就為自己即將上市的50千克草莓領取到了“身份證”。
在這張“身份證”上,詳細記錄著產品名稱、生產者、地址、電話等,并且還附有一個二維碼,掃一掃即會出現施肥、灌溉等農事操作,檢測項目及結果等。“有了合格證,我們才能把農產品拿到市場上去賣。”馬金臻說,檢測都是免費的,不用花自己一分錢。并且在銷售旺季、種植戶比較忙的時候,流動檢測車還會上門檢測,為大家提供便利。
“你送我檢、政府買單。”據了解,安丘投資3000多萬元,在各鎮街區設立了102個社區固定檢測站、20個畜產品檢測站,購置了17部農產品流動檢測車,檢測站全部配齊檢測、二維碼打印等設備。“我們實施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二維碼+合格證’追溯制度,全區域、全品種、全產業鏈覆蓋,對進入市場的每一單農產品免費進行質量檢測,憑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進行銷售。”安丘市副市長徐劍發說。
另外,安丘對城區農貿市場、重點商場超市、學校食堂配套建設檢測室,配備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人員,日均快檢600多批次。對進入市場的食用農產品嚴格審驗產地準出二維碼或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不合格的農產品禁止入市,并倒查問題根源,以嚴格的市場準入倒逼生產者執行產地準出。
基于源頭管控、過程監管、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的堅實防線,安丘農產品質量、出口數額進一步提升。據海關統計,2019年,安丘農產品出口創匯6.7億美元,分別占全省的22%、濰坊市的71%。
放眼全省,今年以來,按照農業農村部相關工作部署,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正在全面推進落實。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加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開具指導和培訓宣傳,推動生產主體主動出具粘貼合格證或隨車附“證”進入流通環節。截至目前,全省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數量已達270余萬張。
“通過合格證制度,可以把生產主體管理、種養過程管控、農藥獸藥殘留自檢、產品帶證上市、問題產品溯源等措施集成起來,強化生產者主體責任,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更加有效地保障質量安全。”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張剛說,下一步,還將在完善合格證制度推行主體對象庫、創新方法手段、信息精準化數字化上下功夫,高質量推進制度試行,推動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再上新臺階。
生產標準化 產品品質有保障
走進“中國蔬菜之鄉”壽光的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先進的技術設施讓人眼前一亮:大型水肥一體機、多功能植保機、智慧氣象、智能機器人……一個大棚就是一個智能化工廠車間,整個基地實現了生產管理的全流程云端托管和遠程操控。
“基地一共建有4個水肥中心,大棚中的傳感器會自動采集濕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以及土壤養分情況,中樞智慧系統會據此遠程調控、進行配肥,整個生產過程實現標準化,保障和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秀欣說,以此為示范帶動,壽光大力實施蔬菜合作社規范提升專項行動,組織蔬菜標準化生產大培訓,積極推廣新技術,讓廣大生產主體共同守好質量安全這一蔬菜產業健康發展的“生命線”。
離基地幾分鐘車程,就是由農業農村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自2018年7月揭牌成立以來,標準中心成立了由方智遠、李天來、鄒學校、趙春江4名院士領銜,67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并以46人的本地專家團隊作為技術支撐。
標準決定質量。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凝聚專家智慧、壽光農民經驗,收集梳理2219條產業鏈相關標準,完成蔬菜質量標準數據庫建設;編制37種蔬菜的54項生產技術規范和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設施果菜生產技術規程;番茄、黃瓜等2個日光溫室全產業鏈管理技術規范目前已通過專家審定;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建設國內唯一的蔬菜品質感官評價與分析實驗室,以品質認證推動蔬菜產業標準化、優質化、品牌化……
讓好產品有標可依,“壽光標準”不僅僅是讓當地蔬菜實現高品質,還在努力走向全國。據了解,由壽光蔬菜產業集團聯合國內67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業協會和企業組建成立國家蔬菜質量標準化創新聯盟,在山東、江西、內蒙古、四川、海南、西藏等省區設立19個試驗示范基地,建設蔬菜質量大數據服務平臺,通過“標準引領、質量管控、數據賦能、品牌營銷”的標準化模式,推動標準落地和示范推廣。
圍繞推進生產主體標準化生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山東省在加快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建設的同時,還著力厘清“一鄉一業”產業布局,構建“一鄉一業”標準體系庫,推行線上線下點對點推廣模式,提升鄉鎮主導產業的標準化、產業化水平。支持發展企業標準、團體標準,推動建立標準化產業自律聯盟。同時繼續組織開展省級標準化基地認定工作,示范提高標準使用率,著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
借力“互聯網+” 精準監管全覆蓋
最近,榮成市俚島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監管員劉彥軍經常到她所包片聯系的正宇農場、涼水泉生態農業旅游專業合作社、紅太陽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巡查監督。“我們定期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宣傳,督導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嚴把質量安全關。”劉彥軍說。
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工作中,鄉鎮監管機構有著基礎性地位和作用,是實施農業生產過程管理和指導服務的最前線,是確保“舌尖上的安全”的第一道關口。據了解,俚島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對轄區內生產主體的生產過程,農藥、獸藥、肥料、飼料等投入品嚴格監管,年均農殘檢測5000多個,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
在榮成,全市范圍內建立了7處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配備了檢測室、設備及專人,負責分片對全市22處鎮街開展檢測、檢查等相關工作。在保障有機構、有職能、有人員、有條件、有經費建設基礎上,全面爭取達到任務目標落地、崗位責任落地、巡察制度落地、檢測篩查落地、宣傳培訓落地、應對處置落地。
“村級層面,我們在全市每個村居設立1名農安專職協管員,目前我市22個鎮街共設有924名農安協管員,以協助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市、鎮、村三級監管,真正實現了基層監管網絡體系的全覆蓋。”榮成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曉輝說。
借力“互聯網+”,榮成探索建設了智慧農業信息平臺,實現對全市農產品生產的精準把控和實時評估。在生產環節,建設通過植保監測站、土肥監測站,實時監測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收集病蟲害數據等,有效做到農作物的精準管理;在監管環節,從平臺進入到每一個生產基地的詳細頁面,能看到產品信息以及監管、檢測、信用等,有利于農安部門開展監管。另外,榮成率先將農業納入信用監督平臺管理,建立了食品農產品紅黑榜制度,對全市農產品生產基地、農資經營單位和村級協管員實施信用等級考核。
從全省層面來看,山東正持續推進質量安全“互聯網+”行動,優化完善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突出農產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推動各地監管追溯系統建設完善。同時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省市縣信用信息征集聯動機制。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紅黑榜制度,強化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營造自律、守信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