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小站鎮東大站村老村,漫步在已有200余年歷史的東大站橋上,只見一條條鄉村道路寬敞平整,一棵棵新栽樹木萌發新枝嫩葉,一排排紅磚小院排列得錯落有致……眼下,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正在這里如火如荼地展開,曾經的“老村”處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
“一個多月前,這里還是一幅臟亂差的景象,蒼蠅亂飛、垃圾亂堆,房屋私搭亂建現象隨處可見……”東大站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文祥介紹說,“東大站村是自然形成的老村,村內房屋多為上世紀70年代的磚房,屋內沒有排污管道,道路坑洼泥濘。2018年,村里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加強了老舊房屋改造、煤改清潔能源、戶廁改造、路面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但基于村內設施老化、居住人員復雜、人口流動性大等因素,村里的環境治理難度仍然較大,污水垃圾隨意傾倒、丟棄,河邊、道路私搭亂建等情況屢見不鮮,也成為東大站村老村的一塊‘頑疾’。”
為了持續改善村民居住環境,讓老百姓在出行、安居等方面感受到生活的便利和美好。今年5月,東大站村以清臟治亂為切入點,重點對老村內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等問題進行了集中清整,打響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攻堅戰”。
在清整行動中,村“兩委”班子組建了60余人的黨員干部隊伍,多次走村入戶,宣傳建設美麗鄉村的理念,并通過發放宣傳單、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等形式,大力宣傳違章搭蓋、亂堆亂放對村容村貌的影響,不僅提升了村民對拆違工作的知曉率和認可度,還進一步激發了村民共建美麗鄉村的熱情。
在那段時間里,每天早上全村老少紛紛拿起掃帚、刮鏟、垃圾袋走出家門,穿梭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揮锨掄鎬、鏟土清掃,大家細心清整衛生環境,精心裝扮美麗家園,到處都是火熱的勞動場面。在全村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僅僅2周時間東大站村老村的環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衛生死角被大家用手一點一點地清理干凈了,私搭亂建的房屋也被大家合力拆除了,隨著一車車垃圾被運走,一段段路面終于展露出了整潔的“新顏”。
苑臣智是這次清整行動中拆違的第一戶,他不但自己拆除了沿河的6間老屋,還全程參與環境清整,雖然他的手臂在烈日下被曬傷,但看著嶄新的村貌,他的臉上充滿著自豪:“聽到村里組織大家集中清整,共同打造居住環境,大伙兒都積極行動起來了,打掃衛生、拆除違建,這是給咱村里辦好事,村里干凈了,大家伙兒就生活得更舒適了。”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東大站村老村不僅實現了由“臟亂”到“凈美”的蝶變,還摸索出了一條符合村情的治理之路。
“為謀劃村級發展,更好地創新農村治理,我們村‘兩委’班子經過討論,決定在東大站村實行‘片區自治’的治理模式。”王文祥說。所謂“片區自治”就是將整個村子劃分為6個片區,由村黨員干部包片負責,每個片區管轄300人,村民協助共同做好村內的環境衛生日常維護和監督工作。村委會每周定期組織村民進行一次衛生大掃除,每兩周開展一次片區衛生總結評比,對環境治理優秀的片區進行表彰,將鄉村環境治理標準化、常態化。在此基礎上,該村還動員村黨員和村民代表全程參與到家園建設中來,設置專人負責自來水管道鋪設、戶廁改造、煤改清潔能源等項目的前期建設和后期維護工作,讓村民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受益者、支持者、參與者。
黨員劉樹青全程參與了該村天然氣管道和自來水管道鋪設工作。在建設階段,他主動溝通施工方與村民,加快了項目進度。等項目落成了,他又奔波于各戶家中,教村民如何使用和維護這些設備。他對村民自治的農村治理模式贊不絕口:“東大站村是我的家,我們自己參與監督的工程不僅能確保質量,還用得踏實,而且在參與過程中我們也學到了很多設備使用知識,能幫助鄰居們第一時間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再聯系相關單位。”
家潔了、村美了、人心聚了、鄉風淳樸了,東大站村做活了美麗鄉村這篇文章,讓村民在共建共享中獲得了更多幸福感和滿足感。王文祥說:“隨著村里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以前搬出去住樓房的老年人都希望回來住,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宣傳力度,進一步引導村民自治,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讓講衛生、愛環保的理念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時,我們將配合區農業農村委對清整出來的200余畝空地進行綠化,讓村莊綠起來、美起來,真正成為能為村民留下美好回憶的大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