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市委市政府主辦的“2019南京創新周”活動將拉開大幕。當前,南京正在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也激發著農業農村創新風生水起,蓬勃發展。
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南京市堅持以創新驅動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應用步伐,提升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創新,已為南京市農業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依托科技、人才、資金、市場等要素,南京的農業創新在應用新技術、引進新人才、搭建新載體、拓展新業態等各個方面,都貢獻了新智慧、展現了新作為。
應用新技術 改變了農業的傳統形象
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創造一個奇跡,發展現代農業,科技是支撐。
在六合區橫梁街道的“愛情草莓園”,江蘇艾津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葛俊杰向記者介紹,“這里最便宜的草莓88元/斤,白草莓更貴,一顆就要30元。雖然價格是普通草莓的4—5倍,但根本不愁銷。”堪稱“天價”卻依然暢銷的草莓是怎么種出來的?記者看到,這里的草莓秧苗不是種在土壤里,而是種在由草炭、蛭石和珍珠巖構成的基質里。“草莓無土栽培可以隔離土壤中的有害物質,秧苗吃的是營養餐,喝的是純凈水,無蟲害無農藥,口感好。”葛俊杰說。今年初,全球領先的檢驗、鑒定、測試和認證機構——瑞士通用公證行(SGS)對“愛情草莓園”里的草莓,進行533項藥劑殘留、5項重金屬殘留檢測,全部零檢出。
農產品只有推陳出新才會有競爭力,艾津董事長張申偉自信地說,“我們的最終目標是通過科技手段打造現代農業。”
艾津的“天價草莓”只是南京市農業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南京市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加大“設施農業物聯網應用技術、特色蔬菜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優良食味水稻綠色安全生產技術”等40多個農業高效特色產業的技術推廣應用。
當前,農業各領域對機械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在江寧區谷里現代農業園區,不僅糧食作物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蔬菜從種到收也都可由機器代勞。園區負責人張端喜介紹,蔬菜葉菜的全程機械化生產一直是個難題,在省農機具開發應用中心和市農業裝備推廣中心的幫助下,利用創新技術克服了困難。今年以來,園區的蔬菜機械化服務隊作業面積近4000畝,為周邊的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和農戶提供服務。“機械化的效率是人工的10倍,不僅解決了農村用工難的問題,還使得種植效益大幅提升。”張端喜說。
新技術和新裝備的應用,改變了農業“臟苦累”“低技術低產出”的傳統形象。獲悉,南京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8%,設施農業占比達21.55%、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6%,均位居全省前列。
培育新人才 引進和培養“雙管齊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振興是關鍵,近年來,我市聚焦人才的引進、使用、培養、激勵等各環節,真正實現以人才促振興。
今年63歲的宋金俤就是南京引進的“三農”人才,作為國家食用菌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她攜帶科研成果落戶高淳創辦企業,利用專業知識帶動種植戶一起致富增收,被當地人尊稱為“菇奶奶”。
在江蘇蕈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產車間內,宋金俤指著數百包已經生長成熟的桑黃,向記者介紹起這款珍稀藥用菌的價值,“桑黃對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消除腫瘤的功能很強,目前我們公司的人工栽培技術取得了突破,可以實現規模量產。”宋金俤說。
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近年來,南京市采取“人才+成果”的辦法,加強領軍型創業創新人才和團隊的引進,像宋金俤這樣的科研人員,先后有124人攜帶科研成果在南京市進行創業孵化、產業化。除此之外,越來越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大學生農民扎根南京市農村,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致富帶頭人。
溧水區的南京玫瑰園正值盛花期,作為一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玫瑰園的“主人”嚴家富深知不斷創新的重要性。如今,玫瑰園已開創獨立品牌“花師傅”,并與多所科研院校合作,成功開發出玫瑰純露、精油、凍膜、花瓣水、香氛、手工皂等玫瑰化妝品,玫瑰花茶、花醬、花膏、花酒、鮮花餅等玫瑰食品等精深加工產品。“正是不斷加快產品的研發力度,才使產品的附加值不斷提高。”嚴家富說,目前園區每年玫瑰產品的銷售額已突破1000萬元,種植效益很好。
在引進和激勵創新人才的同時,南京市還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至2018年,全市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2.6萬人,位居全省前列。有了強大的人才支撐,也為南京市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
打造新載體 “農業硅谷”助力成果轉化
建設集聚科技、人才、資金等資源優勢的現代農業園區,以此作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一直是南京市“三農”工作的重點。全市現有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40多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9個,他們充分發揮了先行先試、示范引領的作用。
去年7月,全國首個國家級農業科創中心—— 南京國家“農創園”項目開工建設,目前,2.6萬平方米展示中心已建成使用,已落實園區建設工程使用的2.7萬平方米眾創空間和共享實驗室、4.5萬畝中試孵化基地、百套人才公寓;同時,1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和5000萬元科技創投基金已經落地,為簽約企業提供最優雙創環境。
南京國家“農創園”在建設之初的定位就是打造世界知名的“農業硅谷”,在招商引智上,重點瞄準高層次人才團隊、高科技農業企業、高水平基金、高關聯度產業聯盟、高價值鏈總部經濟方向。近一年來,園區共儲備和在談優質項目100個。今年3月,包括趙春江院士工作站、南京農業大學長三角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中信農業產業引導基金、港華燃氣農業總部等33個項目與園區簽訂入園協議。在簽約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表示,他在全國各地進行過調研,南京國家農創園政策好、環境好、服務好,所以工作站選擇落戶南京。“工作站揭牌后,重點是研發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的農業科技成果,我和我的團隊會利用好南京國家農創園平臺,集聚各種要素,讓科技成果能夠用起來。”
背靠諸多涉農高校、科研院所,也是南京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天然優勢。近年來,南京市大力推進“兩落地一融合”,在全國率先成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該聯盟由南農大、南林大、省農科院等在寧高校和科研院所組成,目前聯盟成員單位發展到92家,聯盟網絡平臺共發布科技成果供需信息811項,其中成果供給494項、科技需求317項,有效對接200多項。
拓展新業態 培育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以產業創新和業態創新,培育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已成為南京市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
在浦口區永寧街道西葛社區,回鄉創業的張思洋帶領著鄉親們科學化、規模化養殖小龍蝦,并發展成線下生產加工、線上銷售的“互聯網+龍蝦”模式,近年來,他還不斷拓展電商的銷售渠道,并打造新口味系列龍蝦,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在市水產專家的指導下,張思洋創辦合作社,和社員們從種植底層水草、投放螺螄、培育水質做起,注重龍蝦餌料投喂、蟲害預防,養殖出的小龍蝦品相好、品質高,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借助與電商的合作平臺和休閑生態旅游的發展契機,張思洋還計劃打造一個集科學養殖種植、衍生農產品深加工、田園觀光和農家樂休閑旅游、農業科普于一體的新型農業生態體系,帶動當地農村發展。
像張思洋一樣,通過發展農業電商不斷做大做強的新農人,在南京市還有許多,這都得益于南京市深入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同時,南京市還加快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目前,全市建成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點數十個,開展農業物聯網系統監控點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業大數據可視化管理和分析功能。
此外,通過產業鏈的橫向延伸,南京市還在不斷拓展現代農業新業態,休閑農業、會展農業、生態農業、生物農業、智慧農業等新業態層出不窮,尤其是休閑農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建成創意休閑農業景點(區)500多個,休閑農業年綜合收入達70多億元。
創新為南京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引擎,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要將創新驅動貫穿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過程,發揮好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作用,為南京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貢獻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