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承擔的《海洋漁撈日志規范》(DB33/T 2200-2019)省級地方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是全國首個海洋捕撈日志推薦性地方標準。
該標準根據拖曳類、燈光誘集類、張網類、延繩類漁業捕撈活動的特點,結合歷史監測、統計漁獲物品種,以及浙江省2017年《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海洋幼魚資源保護 促進浙江漁場修復振興的決定》列出的重要經濟保護種類而編制。標準規定了海洋漁撈日志的填寫內容和填寫說明,設定的內容及參數充分體現了科學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可為限額捕撈管理、漁港綜合管理改革、漁獲物可追溯以及海洋捕撈抽樣調查等試點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同時將有效推進《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內漁船管控 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的通知》和2019年新修訂《漁業捕撈許可管理規定》在浙江省的順利實施,對于提升浙江省漁業資源保護水平和產量統計質量,探索基于科學的漁業管理,促進漁場修復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浙江省持續加大海洋資源保護重要標準的研究制定,用標準化手段規范捕撈行為。如浙江省已經相繼出臺《重要海洋漁業資源可捕規格及幼魚比例》(DB33/T 949-2014),《圍網取魚部最小網目尺寸》(DB33/T 883-2012),《有囊圍網最小網目尺寸》(DB33/T 957-2015),《刺網最小網目尺寸第1部分 小黃魚》(DB33/T 2064.1-2017)等。隨著一系列捕撈和資源養護管理地方標準的相繼出臺,各部門加強宣傳和監管,將不斷提高浙江省漁民按標準捕撈意識,從根本上保護浙江省主要經濟魚種資源,改善種群結構,引導漁業生產和漁業資源保護良性循環,促進浙江省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