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辦公廳關于推介發布2016年
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農機、畜牧獸醫、農墾、漁業廳(委、局、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
為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提升農業科技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推進農業“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根據農業部《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介發布辦法》,我部組織遴選了2016年162個農業主導品種和95項主推技術,現予推介發布。
請各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加大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充分發揮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作用,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在關鍵農時集中開展培訓,引導農民科學選用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促進農業科技快速進村、入戶、到場、到田。同時,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手機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營造廣大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良好社會氛圍。
附件:2016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農業部辦公廳
2016年2月26日
附件
2016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第一部分 162個主導品種
水稻(30個)
Ⅰ.長江中下游稻區
(一)Y兩優1號:適宜在海南、廣西南部、廣東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早稻種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還適宜在云南、重慶(武陵山區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陜西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區不宜種植。
(二)新兩優6號: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三)中浙優1號:適宜在長江流域浙江省、湖南省和貴州省作單季稻種植。
(四)內5優8015: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五)珞優8號: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六)宜優673:適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輕發區、廣東省粵北以外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七)豐兩優四號: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八)寧粳4號: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種植。
(九)南粳9108:適宜在江蘇省蘇中及寧鎮揚丘陵地區種植。
(十)深兩優5814: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十一)中嘉早17: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早稻種植。
(十二)中早39: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省及安徽省長江以南白葉枯病輕發區的雙季稻區作早稻種植。
(十三)隆香優130:適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十四)天優華占:適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區除外)、湖北(武陵山區除外)、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白葉枯病輕發區和云南、貴州(武陵山區除外)、重慶(武陵山區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陜西南部稻區的中等肥力田塊作一季中稻種植;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葉枯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晚稻種植;在廣東中南及西南,廣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區的白葉枯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早稻種植。
(十五)五優308:適宜在廣東全省作旱、晚造種植,適宜廣西區中北部、廣東省北部、福建省中北部、江西省中南部、湖南省中南部、浙江省南部雙季稻區作晚稻種植。
Ⅱ.華南稻區
(一)美優796:適宜在桂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
(二)天優998: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晚稻種植。
(三)五山絲苗:華南雙季稻區可早、晚造兼用,長江流域可作中稻、雙季晚稻和一季晚稻種植。
(四)深優9516:適宜在華南稻區廣東省種植。
Ⅲ.西南稻區
(一)宜香優2115:適宜在云南、貴州(武陵山區除外)、重慶(武陵山區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陜西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二)德優4727: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重慶(武陵山區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陜西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區不宜種植。
(三)川優6203:適宜云南、貴州(武陵山區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重慶(武陵山區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陜西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不宜在高肥水條件下種植。
(四)楚粳28號:適宜云南省海拔1500~1940米的稻區及四川省涼山州海拔1500~1850米的常規粳稻區種植。
(五)內5優39:適宜在云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秈稻區、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陜西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Ⅳ.北方稻區
(一)龍粳25: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上限種植。
(二)龍粳31: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上限種植。
(三)綏粳14: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上限種植。
(四)通禾899:適宜在吉林省四平、通化、吉林、長春、松原等晚熟稻區種植。
(五)沈農9816: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種植。
(六)寧粳43號:適宜寧夏引黃灌區中等肥力田塊插秧種植。
小麥(23個)
Ⅰ.黃淮海地區
(一)濟麥22: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北片的山東、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陽和濮陽及江蘇淮北麥區高水肥地塊種植。
(二)百農AK58: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山東菏澤地區高中產水肥地早中茬種植。
(三)西農979: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山東菏澤地區高中產水肥地早中茬種植。
(四)洛麥23: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信陽、南陽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灌區、山東菏澤地區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種植。
(五)周麥22: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及山東菏澤地區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種植。
(六)安農0711:適宜在淮北麥區及沿淮麥區種植。
(七)魯原502:適宜在山東全省、河北省中南部和山西省中南部中高水肥地力水平種植。
(八)山農20: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南陽、信陽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九)運旱20410:適宜黃淮冬麥區的山西省南部麥區旱地、陜西省渭北旱塬旱地、河南省豫西旱地種植。
(十)石麥15: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北片的山東、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北部冬麥區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東南部的水地,河北黑龍港流域半干旱地和肥旱地種植。
(十一)鄭麥7698: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十二)衡觀35:適宜在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種植,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山東菏澤地區高中產水肥地早中茬種植,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的湖北省襄陽地區種植。
(十三)良星66: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北片的山東、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陽水地種植,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信陽、南陽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十四)淮麥22: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山東菏澤地區中高肥力地塊種植。
Ⅱ.長江中下游地區
(一)揚麥16:適宜江蘇省淮南麥區和上海市麥區種植。
(二)鄭麥9023:適宜長江中下游麥區的安徽和江蘇沿淮地區、河南南部及湖北省麥區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
(三)揚麥20:適宜在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的江蘇和安徽兩省淮南地區、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陽、浙江中北部種植。
(四)襄麥25:適宜湖北省小麥產區種植。
Ⅲ.西南地區
(一)川麥104:適宜在西南冬麥區的四川省、貴州省、重慶市、陜西省漢中和安康地區、湖北省襄陽地區、甘肅省徽成盆地川壩河谷種植。
(二)綿麥367:適宜在西南冬麥區的四川,重慶西部,云南中部和北部,陜西漢中,湖北襄陽地區,貴州中部和西部種植。
Ⅳ.西北地區
(一)寧春4號:適宜在寧夏山川水地、內蒙古河套灌區及延山井灌區、土默川井灌區、甘肅、新疆、山西、陜西、廣西等地區種植。
(二)新冬20號:適宜南疆早熟冬麥區種植。
V.東北地區
龍麥33:適宜在東北春麥區的黑龍江北部及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種植。
玉米(31個)
Ⅰ.黃淮海地區
(一)鄭單958:適宜在黃淮海夏玉米區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種植。
(二)浚單20:適宜在河南、山東、河北中南部、陜西、安徽、江蘇、山西運城夏播區,以及內蒙古≥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三)隆平206:適宜安徽、江蘇省淮北、河南(不含開封、商丘、周口地區)、山東(瘤黑粉病高發區慎用)夏播區種植。
(四)金海5號:該品種適宜在河南、河北、山東、陜西、江蘇、安徽、山西運城夏播種植,葉部病害和黑粉病高發區慎用。
(五)中科11號:適宜在河北、河南、山東、陜西、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山西運城夏玉米區種植。
(六)中單909:適宜在河南、山東(濱州除外)、陜西關中灌區、山西運城、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淮北市除外)夏播種植。瘤黑粉病高發區慎用。
(七)登海605:適宜在山東、河南、河北中南部、安徽北部、山西運城地區夏播以及內蒙古自治區適宜區域、陜西省、浙江省種植,褐斑病、南方銹病重發區慎用。
(八)偉科702:適宜在吉林晚熟區、山西中晚熟區、內蒙古通遼和赤峰地區、陜西延安地區、天津市春播種植;河南、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區、山東、陜西關中灌區、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夏播種植;甘肅、寧夏、新疆、陜西榆林、內蒙古西部春播種植。
(九)蘇玉29:適宜在江蘇、安徽作春、夏播種植和江西、福建省春播種植。
(十)圣瑞999:適宜在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區、河南、山東、陜西關中灌區、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及山西南部夏播種植。粗縮病、瘤黑粉病高發區慎用。
(十一)宇玉30:適宜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陜西關中灌區、山西運城地區、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夏播種植。瘤黑粉病和粗縮病高發區慎用。
Ⅱ.南方地區
(一)東單80:適宜在遼寧、吉林晚熟區、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春播和云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廣西的平壩丘陵和低山區種植,注意防治地下害蟲。
(二)雅玉889:貴州省的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銅仁地區、畢節地區、六盤水市、黔西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云南省海拔800~1700米玉米產區中、上等肥力地塊及中北部海拔1800~2200米春播玉米產區種植。
(三)成單30:適宜在四川省平壩、丘陵和低山區種植,與麥苕間套種或凈作均可。
(四)中單808:適宜在四川、云南、湖南春播種植,注意防止倒伏。
(五)荃玉9號:適宜在重慶、湖南、四川(雅安除外)、貴州(銅仁除外)、陜西漢中地區的平壩丘陵和低山區春播種植。
(六)蘇玉30:適宜在江蘇春、夏播和安徽南部、江西、福建、廣東、浙江春播種植。莖腐病、矮花葉病高發區慎用。
(七)榮玉1210:適宜四川、重慶、云南、貴州、湖北、湖南、廣西、陜西漢中地區的平壩丘陵和低山區春播種植。
(八)桂單162:適宜廣西全區種植。
(九)云瑞999:適宜云南省海拔1900米以上冷涼山區。在灰斑病、紋枯病高發區慎用。
(十)蘇科花糯2008:適宜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作鮮食糯玉米品種種植。莖腐病和矮花葉病重發區慎用。
Ⅲ.北方地區
(一)德育919:適宜在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區種植。
(二)農華101: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晚熟區、遼寧中晚熟區、吉林晚熟區、內蒙古赤峰地區、陜西延安地區春播種植,山東、河南(不含駐馬店)、河北中南部、陜西關中灌區、安徽北部、山西運城地區夏播種植。
(三)京科968:適宜在北京、天津、山西中晚熟區、內蒙古赤峰和通遼、遼寧中晚熟區(丹東除外)、吉林中晚熟區、陜西延安和河北春播區種植。
(四)德美亞1號:適宜在黑龍江第三積溫區下限和四積溫區上限、內蒙古自治區≥10℃活動積溫2200℃以上地區和吉林省延邊地區的早熟區種植。
(五)KWS2564:適宜新疆原SC704玉米種植區域種植及甘肅省酒泉、蘭州、武威、平涼等地玉米矮花葉病和絲黑穗病不發生地塊種植;寧夏中部干旱帶引黃灌區單種,需≥10℃有效積溫2650℃。
(六)東單6531:適宜在遼寧省內≥10℃活動積溫在2800℃以上的玉米區種植。
(七)翔玉998:適宜在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區種植。
(八)豫青貯23:適宜在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北部(張家口除外)、遼寧東部、吉林中南部和黑龍江第一積溫帶春播區作專用青貯玉米品種種植。注意防治絲黑穗病和防止倒伏。
(九)綏玉23: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種植。
(十)華農887:適宜遼寧東部山區,吉林中熟區,黑龍江第一積溫帶和內蒙古東部中熟區春播種植。
大豆(18個)
Ⅰ.東北地區
(一)黑河45號:適宜黑龍江省第五積溫帶春播種植。
(二)華疆4號: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五積溫帶種植。
(三)疆莫豆1號:適宜在黑龍江墾區第四、五積溫帶、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赤峰市≥10℃的積溫在2200~2300℃的地區春播種植。
(四)黑河43:適宜在黑龍江省第四積溫帶種植。
(五)克山1號: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下限和第四積溫帶,吉林東部山區,內蒙古呼倫貝爾中部和南部,新疆北部地區春播種植。
(六)墾豐16: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春播種植。
(七)合豐55: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種植和吉林東部山區,內蒙古興安盟中南部,新疆昌吉地區種植。
(八)綏農26:適宜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種植。
(九)黑農48: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種植。
(十)吉育47:適宜在吉林省吉林、延邊、白山市早熟地區種植。
Ⅱ.黃淮海地區
(一)冀豆17:適宜在河北省中北部(張承中部以南),寧夏中北部,陜西北部及渭南,山西中部及東南部,甘肅隴東地區春播種植;在河北中部和南部,山東南部和濟南周邊地區,陜西關中平原,河南北部、中部和南部,江蘇、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夏播種植。胞囊線蟲病發病區慎用。
(二)中黃30:適宜在遼寧省中部和南部、河北省北部、陜西關中平原、寧夏中部和北部、甘肅中部、北京等地區春播種植。
(三)齊黃34:適宜在山東省、河南東北部及陜西關中平原地區夏播種植。胞囊線蟲病發病區慎用。
(四)周豆12:適宜在河南省,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夏播種植。
(五)中黃37: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山東西北部、山東西南部、河南東南部和江蘇、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夏播種植。
(六)皖豆28:適宜在山東西南部、河南南部、江蘇及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夏播種植。
Ⅲ.南方地區
(一)南夏豆25:適宜在四川平壩、丘陵地區夏播套作和凈作種植。
(二)滇豆7號:適宜在云南昆明、昭通和紅河,湖北恩施,四川涼山,貴州貴陽和安順地區春播種植。
棉花(13個)
Ⅰ.長江流域棉區
(一)華惠4號:適宜在江蘇省和安徽省淮河以南棉區,湖北省江漢平原與鄂東南崗地棉區,湖南省洞庭湖棉區,四川省丘陵棉區,南襄盆地棉區,浙江省沿海棉區春播種植。
(二)鄂雜棉29:適宜在江蘇省和安徽省淮河以南棉區,江西省鄱陽湖棉區,湖北省棉區,湖南省洞庭湖棉區,四川省丘陵棉區,南襄盆地棉區,浙江省沿海棉區春播種植。枯、黃萎病重病地區不宜種植。
(三)湘雜棉7號:適宜在江蘇、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四川東部,河南南部,浙江沿海春播種植。
Ⅱ.黃河流域棉區
(一)魯棉研28號:適宜在河北南部,山東,河南北部和中東部,江蘇,安徽淮河以北麥田春套種植,山東春播種植。
(二)中棉所50:適宜在河北南部,山東,河南東部、北部和中部,山西南部夏播種植。
(三)國欣棉9號:適宜在山東西北部,河南北部,河北中南部種植。
(四)新植5號:適宜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東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河南東部和北部,安徽、江蘇淮河以北棉區種植。
(五)冀棉169:適宜在安徽淮河以北,河北中南部,山東北部、西北、西南部,河南北部、東部,山西南部,天津棉區種植。
(六)GK103:適宜在河北南部,河南東部、北部,山東西南部、西北部和北部的黃河流域棉區晚春播種植。
Ⅲ.西北內陸棉區
(一)新陸早50號:適宜在新疆北疆早熟棉區和南疆部分早熟棉區種植。
(二)新陸早41號:適宜在北疆早熟棉區種植。
(三)新陸中44號:適宜西北內陸中熟棉區種植。
(四)新陸中47號:適宜在南疆早中熟棉區種植。
油菜(9個)
(一)中雙11號:適宜在江蘇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浙江省、上海市的冬油菜主產區種植。
(二)浙油50:適宜在湖北、江西、浙江、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區種植。
(三)華油雜62:適宜在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湖北、湖南、江西冬油菜主產區種植及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甘肅、青海兩省低海拔地區的春油菜主產區種植。
(四)華油雜13號:適宜在江蘇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浙江、上海、云南、貴州、四川、重慶、陜西漢中地區、湖南、湖北、江西的冬油菜主產區種植。
(五)陽光2009:適宜在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的冬油菜主產區種植。
(六)中農油6號:適宜在長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長江下游的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上海、浙江種植。
(七)灃油737:適宜在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湖南、湖北、江西的冬油菜主產區種植。
(八)川油36:適宜在四川、云南、貴州、重慶、陜西漢中和安康、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產區種植。
(九)青雜7號:適宜在青海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省區高海拔、高緯度春油菜主產區種植。
花生(4個)
(一)花育33:適宜在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北等適宜地區種植。
(二)遠雜9847:適宜在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及江蘇、安徽兩省淮河以北、遼寧南部花生產區種植。
(三)冀花4號:適宜在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北京、天津、江蘇、安徽等北方花生產區春播和地膜覆蓋種植,冀中以南也可麥套夏播種植。
(四)中花16:適宜在四川、湖北、重慶、江西、安徽、湖南、河南南部、江蘇等地的非青枯病區種植。
馬鈴薯(6個)
(一)中薯18號:適宜在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中晚熟種植。
(二)冀張薯12號:適宜在河北省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全部地區、西北地區及東北一作區種植。
(三)青薯9號:適宜在青海省東部、寧夏南部、甘肅中部一季作區作為晚熟鮮食品種種植。
(四)東農310:適宜在東北一季作區的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東部種植。
(五)云薯105:適宜湖北西部,貴州西北部,四川西南部,重慶東北部,云南中部、東北部春作種植。
(六)鄂馬鈴薯7號:適宜在湖北西部、云南北部、貴州畢節、四川西昌、重慶萬州、陜西安康種植。
畜牧(15個)
(一)引進豬
A.杜洛克、長白、大白豬:適宜在我國各地區飼養。
B.巴克夏豬:適宜在我國各地區飼養。
(二)培育豬
A.湘村黑豬:適宜我國各地區飼養。
B.蘇姜豬:適宜在北至淮河,南至貴州銅仁,均可飼養。
C.松遼黑豬:適宜在我國各地區飼養。
D.晉汾白豬:適宜在我國各地區飼養。
E.江泉白豬配套系:適宜在我國各地區飼養。
(三)乳用牛
A.荷斯坦奶牛:適宜在全國奶牛養殖區域飼養。
B.娟姍牛:適宜在我國南方地區飼養。
C.檳榔江水牛:適宜在云南、廣西、廣東、貴州、湖北等南方地區養殖。
D.摩拉水牛:適宜我國南方各省、區飼養。
E.尼里/拉菲水牛:適宜南方各省、區飼養。
(四)肉用牛
A.安格斯牛:適宜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飼草飼料充足的地方均可養殖。
B.延黃牛:適宜東北三省及北方區域。
C.利木贊牛:全國均可應用。
D.云嶺牛:適宜我國南方熱帶、亞熱帶氣候環境養殖。
(五)乳肉兼用牛
A.三河牛:適宜在國內與內蒙古類似地區養殖。
B.新疆褐牛:適宜全國北方各地農區養殖。
C.乳肉兼用型西門塔爾牛:適宜在新疆、內蒙古、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吉林、遼寧、四川、安徽、甘肅等黃牛主產區域養殖。
D.蒙貝利亞牛:適宜在全國牛養殖主產區養殖。
(六)肉用羊
A.杜泊羊:適宜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北部、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河北、山西、江蘇、安徽以及貴州等地。
B.波爾山羊:適宜在我國山羊分布區養殖。
C.德國肉用美利奴:適宜在新疆,甘肅、青海、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細毛羊生產區。
D.小尾寒羊:適宜北方農區和半農半牧區。
E.湖羊:適宜浙江省湖州、桐鄉、嘉興、長興、德清、海寧、杭州等地,近年江蘇、上海、安徽、河南、山東、陜西等省也有不同規模的飼養量。
(七)毛絨羊
A.遼寧絨山羊:適宜我國北方各省、區適宜飼養絨山羊地區飼養。
B.內蒙古白絨山羊(阿爾巴斯型):適宜我國北方各省、區適宜飼養絨山羊地區飼養。
C.新吉細毛羊:適宜在我國西北、東北等牧區、半農半牧區飼養。
D.高山美利奴羊:適宜在我國青藏高原寒旱草原生態區及其類似地區推廣利用。
(八)薩能奶山羊
適宜陜西、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遼寧等省份養殖。
(九)蛋雞
A.京粉2號蛋雞配套系:適宜雞蛋主產區及全國。
B.農大5號小型蛋雞配套系:適宜雞蛋主產區及全國。
C.大午金鳳蛋雞配套系:適宜我國各地區飼養。
D.豫粉1號土種蛋雞配套系:適宜我國各地區飼養。
E.新楊黑羽蛋雞配套系:適宜我國各地區飼養。
(十)肉雞
A.京星黃雞:適宜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區養殖。
B.嶺南黃雞:適宜全國各個區域。
C.粵禽皇3號雞配套系:適合全國(西藏除外)飼養,尤其適合提供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消費市場。
D.新興矮腳黃雞配套系:適宜華南、華東、華中等地區。
E.京海黃雞:適宜全國,重點在江、浙、滬、皖等華東地區推廣養殖。
F.三高青腳黃雞3號:適宜全國,重點在華中地區推廣養殖。
J.金陵花雞配套系:適宜全國,重點在江浙、兩廣等地區推廣養殖。
(十一)鴨
A.Z型北京鴨:適宜在全國推廣養殖。
B.南口1號北京鴨:適宜在全國推廣養殖。
C.紹興麻鴨:適宜在全國養殖。
(十二)鵝
A.天府肉鵝配套系:適宜具備肉鵝養殖基礎條件的地區養殖。
B.小型豁眼鵝快長系:適宜在全國各地推廣飼養。
(十三)種兔
A.浙系長毛兔:適宜在我國華東、華北、西南、東北等地區飼養。
B.皖系長毛兔:適宜全國各地飼養。
C.川白獺兔新品種:適宜全國各地飼養。
(十四)中蜜一號蜜蜂配套系:適宜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飼養。
(十五)牧草
A.草原4號紫花苜蓿:適宜在我國山東、河北、內蒙古中南部、陜西、山西等各省區種植。
B.鄂牧5號紅三葉:適宜淮河以南、長江流域及云貴高原地區種植。
C.公農廣布野豌豆:適宜吉林省東部山區、中部平原地區,或同等條件北方較濕潤地區種植。
D.蘭箭2號箭筈豌豆:適宜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海拔3000m左右的地區種植。
E.川北箭筈豌豆:適宜于年降水量600mm以上,海拔500~3000m的亞熱帶地區作為飼草種植。
F.川中鵝觀草:適宜長江流域亞熱帶降水量400~1700mm,海拔500~2500m的丘陵、平壩、林下和山地種植。
G.同德貧花鵝觀草:適宜在青藏高原海拔2200~3200m,年降水量420mm以上的地區種植。
漁業(13個)
(一)蟹
A.中華絨螯蟹“光合1號”:適宜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內蒙古地區淡水水體中養殖。
B.中華絨螯蟹“長江1號”:適宜在長江流域進行池塘、湖泊網圍、水庫、溝渠、稻田養殖以及其他區域易人為控制的水體。
C.中華絨螯蟹“長江2號”:適宜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池塘、湖泊、水庫、溝渠、稻田以及其他人工可控的水體養殖。
D.三疣梭子蟹“黃選1號”:適宜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海水養殖。
E.三疣梭子蟹“科甬1號”:適宜在我國浙江、江蘇等省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體中養殖。
F.擬穴青蟹:適宜溫暖海區沿岸生活,廣泛分布于全國沿海地區,養殖用水鹽度不低于5‰。
(二)蝦
A.中國對蝦“黃海2號”:適宜山東、天津、河北、江蘇等沿海可控水域養殖。
B.中國對蝦“黃海3號”:適宜我國江蘇及以北沿海地區的海水水體中養殖。
C.雜交青蝦“太湖1號”:適宜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人工可控的淡水池塘養殖。
D.羅氏沼蝦“南太湖2號”:適宜水溫連續90天達22℃以上的地區養殖。要求養殖用水為淡水或鹽度在3‰以內的咸淡水。并要求在人工可控制的水體中養殖。
E.斑節對蝦“南海1號”:適宜我國華東、華南的鹽度高于2‰的沿海地區養殖。
F.凡納濱對蝦“壬海1號”:適宜在我國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養殖水體和內陸咸淡水養殖水體中養殖。
G.凡納濱對蝦“中興1號”:適宜我國沿海及內陸鹽度在0.5‰以上,水溫18~35℃的地區養殖。
H.凡納濱對蝦“科海1號”:適宜我國廣大海水及咸淡水區域(包括灘涂、濕地、河口地區)養殖。
Ⅰ.凡納濱對蝦“桂海1號”:適宜熱帶、亞熱帶廣大海水及咸淡水區域養殖,適宜養殖鹽度在0.5‰~45‰,適宜養殖溫度22~35℃。
J.克氏原螯蝦:我國除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區外,都可以進行克氏原螯蝦養殖,尤其適宜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淮河流域。
(三)羅非魚
A.奧尼羅非魚:適宜池塘、海水、湖泊圍欄、稻田、網箱以及工廠化流水養殖。適宜水溫為10℃以上,4℃以下會凍死。
B.“夏奧1號”奧利亞羅非魚:適宜池塘、海水、湖泊圍欄、稻田、網箱以及工廠化流水養殖。適宜水溫為10℃以上,4℃以下會凍死。
C.“新吉富”羅非魚:適宜池塘、海水、湖泊圍欄、稻田、網箱以及工廠化流水養殖。適宜水溫為10℃以上,4℃以下會凍死。
D.尼羅羅非魚“鷺雄1號”:適宜淡水、半咸水水域的池塘、小山塘水庫、網箱、工廠化流水等養殖,適宜水溫為10℃以上,5℃以下會凍死。
(四)鯽魴
A.異育銀鯽“中科3號”:適宜全國范圍內的各種可控水體內養殖。
B.湘云鯽2號:適宜可控的淡水水域養殖,可進行池塘、水庫、湖泊、網箱、稻(蓮)田等養殖。
C.方正銀鯽:適宜全國各地淡水池塘、稻田、網箱養殖。
D.雜交黃金鯽:適宜全國范圍內淡水池塘養殖。
E.團頭魴“浦江1號”:適宜全國各類可控的淡水養殖水域。
F.雜交鲌“先鋒1號”:適宜全國各類可控養殖水域。
(五)鱔鰍
A.黃鱔:適宜全國各地淡水池塘、水庫、湖泊等可控水域養殖。
B.泥鰍:適宜全國各地池塘、稻田、河道等水域養殖。
C.黃顙魚“全雄1號”:適宜全國淡水水域進行池塘、網箱、稻(蓮)田養殖。
(六)鯉鰱
A.津新鯉2號:適宜在我國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體中養殖。
B.松浦鏡鯉:適宜淡水池塘、稻田、網箱養殖。
C.烏克蘭鱗鯉:適宜淡水池塘、水庫、湖泊、河道、稻田和低洼鹽堿地水域養殖。
D.福瑞鯉:適宜全國各類淡水水域中養殖。
E.豫選黃河鯉:適宜全國各地養殖,特別是沿黃河地區。
F.豐鰱:適宜全國各類可控水體養殖。
G.津鰱:適宜在我國北方地區淡水水域中養殖。
(七)鮰鱧
A.斑點叉尾鮰“江豐1號”:適宜全國范圍內大部分地區人工可控的淡水水體中進行池塘、網箱養殖,不宜投放于自然水域。
B.雜交鱧“杭鱧1號”:適宜在長江中下游各黑魚養殖區域養殖,并要求在人工可控制的水體中養殖。
(八)鱖鱸
A.大口黑鱸“優鱸1號”:適合在我國南方地區淡水水域進行池塘主養或套養,也適合淡水網箱養殖。
B.秋浦雜交斑鱖:適宜在全國人工可控的淡水水體中養殖。
C.翹嘴鱖“華康1號”:適宜全國淡水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
(九)大黃魚
A.“閩優1號”:適宜于福建、浙江和廣東等海域人工養殖。
B.“東海1號”:適宜在我國浙江及以南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體中養殖。
(十)鲆鰈類
A.半滑舌鰨:適宜在全國沿海地區養殖。
B.大菱鲆“丹法鲆”:適宜在山東、河北、遼寧等地進行海水養殖。
C.牙鲆“鲆優1號”:適宜在我國北方沿海進行池塘、網箱和工廠化養殖。
D.牙鲆“北鲆2號”:適宜在全國可人工控制的海水水域養殖,推廣區域主要為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市。
(十一)貝類
A.雜交鮑“大連1號”:適宜渤海、黃海海域以及福建和廣東北部海域養殖。
B.西盤鮑:適宜在我國福建和廣東粵東人工可控的海水水體中養殖。
C.海灣扇貝“中科2號”:適宜在黃渤海區域海水水體中養殖。
D.蝦夷扇貝“海大金貝”:適宜在我國北方海域進行近海筏式和底播養殖(如遼寧大連海域,山東北部海域)。
E.櫛孔扇貝“蓬萊紅2號”:適宜在我國浙江及以北沿海養殖海域進行近海養殖。
F.長牡蠣“海大1號”:適宜山東、遼寧、江蘇、河北等省沿海養殖。
(十二)海藻
A.海帶“東方7號”:適宜在我國北方沿海海帶栽培區推廣。
B.海帶“黃官1號”:適宜福建、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等沿海海帶養殖區。
C.“三海”海帶:適宜我國南北方栽培養殖,已在山東、遼寧、福建、廣東等海區近海栽培養殖成功。
D.“愛倫灣”海帶:適宜山東、大連等我國北方近海栽培,特別適宜水深流大的深水區。
E.壇紫菜“申福2號”:適宜福建、浙江、廣東三省沿海栽培。
F.壇紫菜“閩豐1號”:適宜福建、浙江和廣東等沿海地區栽培。
G.壇紫菜“浙東1號”:適宜浙閩海域混水區大規模栽培生產。
H.條斑紫菜“蘇通1號”:適宜江蘇省條斑紫菜主產區栽培。
Ⅰ.龍須菜“魯龍1號”:適宜在我國山東省、福建省、廣東省等沿海海水水體中栽培。
(十三)中華鱉日本品系
適宜全國各地的溫室、外塘養鱉場養殖。
第二部分 95項主推技術
綜合技術(10項)
(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二)耕地質量提升技術
A.秸稈腐熟還田技術
B.綠肥種植技術
C.酸化土壤改良技術
D.“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培肥技術
E.脫硫石膏改良堿土技術
(三)水肥一體化技術
(四)高效緩釋肥料施用技術
A.新型包膜緩釋肥施用技術
B.穩定性肥料施用技術
(五)旱作農田地膜覆蓋技術
(六)土壤有害生物防控技術
A.生物有機肥克服連作障礙技術
B.石灰氮土壤消毒技術
C.光合細菌防治蔬菜苗期土傳病害技術
(七)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A.人工釋放天敵控害技術
B.害蟲誘殺技術
C.生物農藥應用技術
D.生態控制技術
E.農田鼠害TBS監測與防控技術
(八)農藥安全使用技術
(九)農田測墑灌溉技術
(十)植物免疫誘抗劑~氨基寡糖素應用技術
農機化主推技術(12項)
(一)水稻機械化生產技術
A.水稻機械化育秧技術
B.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
C.稻谷干燥機械化技術
(二)玉米機械化生產技術
(三)大豆機械化生產技術
(四)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
A.機械化種植技術
B.機械化收獲技術
(五)花生機械化生產技術
A.麥茬全秸稈覆蓋花生機械化免耕播種技術
B.半喂入花生聯合收獲技術
(六)棉花機械化生產技術
A.棉花播種機械化技術
B.機械化采棉技術
C.機械化采收籽棉預處理技術
(七)大棚蔬菜種植機械化生產技術
A.大棚蔬菜種植機械化生產技術
B.大棚溫室自動化卷放膜技術
C.大棚溫室果蔬運輸技術
(八)草原復壯機械化生產技術
A.牧草切根復壯機械化技術
B.牧草切根施肥補播復壯機械化技術
C.牧草馬蓮碎根復壯機械化技術
D.牧草狼毒剔除復壯機械化技術
(九)高效節水灌溉機械化技術
A.噴灌技術
B.微灌技術
C.滲灌技術
(十)保護性耕作技術
A.東北壟作區(含東北水田區)
B.長城沿線農牧交錯區
C.西北黃土高原區
D.西北綠洲農業區
E.黃淮海兩茬平作區
F.南方水旱連作區
(十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
A.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
B.水田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
(十二)殘膜回收利用機械化技術
水稻(10項)
(一)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
A.水稻機械化毯狀秧苗育插秧技術
B.水稻缽苗機插與擺栽技術
(二)水稻旱育栽培技術
(三)水稻拋秧栽培技術
(四)超級稻高產栽培技術
(五)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
(六)水稻“三定”栽培技術
(七)再生稻綜合栽培技術
(八)水稻災害防控與補救栽培技術
A.水稻高溫災害防控技術
B.水稻低溫災害防控技術
C.水稻干旱災害防控技術
D.雜交中稻洪澇災害后蓄留再生稻技術
(九)雙季稻機械化生產技術
(十)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控技術
A.稻瘟病:“一浸二送三預防”防控稻瘟病技術
B.紋枯病:“健身栽培+倍量施藥”防控水稻紋枯病技術
C.稻曲病、穗腐病、穗(谷)枯病:“一浸兩噴”防控技術
D.水稻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南方黑條矮縮病:“抗、避、斷、治”防控技術
E.稻飛虱(褐稻虱、白背飛虱、灰飛虱):“選藥—選時—噴到位”防控技術
F.稻縱卷葉螟防控技術
G.螟蟲(二化螟、三化螟):“栽培避蟲+性誘劑誘捕”防控螟蟲技術
小麥(9項)
Ⅰ.黃淮海地區
(一)黃淮海冬小麥機械化生產技術
(二)冬小麥節水省肥高產技術
(三)冬小麥寬幅精播高產栽培技術
(四)冬小麥測墑補灌節水栽培技術
Ⅱ.長江中下游地區及西南地區
(一)稻茬小麥機械化生產技術
(二)西南旱地套作小麥帶式機播技術
Ⅲ.西北地區
西北旱地小麥蓄水覆蓋保墑技術
Ⅳ.東北地區
東北春小麥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V.全國麥區
小麥主要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
A.黃淮麥區小麥主要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
B.華北麥區小麥主要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
C.長江中下游麥區小麥主要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
D.西南麥區小麥主要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
E.西北麥區小麥主要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
玉米(6項)
Ⅰ.黃淮海地區
(一)夏玉米精量直播晚收高產栽培技術
(二)夏玉米抗逆防倒防衰減災技術
Ⅱ.西南玉米區
西南玉米抗逆豐產技術
A.西南玉米抗旱精播豐產技術
B.山地玉米抗逆簡化栽培技術
C.玉米間套種植高產高效種植模式
Ⅲ.北方春玉米區
(一)玉米密植高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二)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增產技術
(三)玉米大壟雙行栽培技術
大豆(4項)
(一)大豆“壟三”栽培技術
(二)大豆窄行密植技術
(三)黃淮海夏大豆麥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種技術
(四)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A.玉米與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B.甘蔗、木薯與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C.幼林與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D.馬鈴薯與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棉花(5項)
Ⅰ.長江流域
棉花輕簡栽培集成技術
Ⅱ.黃淮海地區
(一)鹽堿地棉花豐產栽培技術
(二)棉麥雙高產技術
Ⅲ.西北地區
(一)適宜機械化采收的棉花種植技術
(二)高密度膜下滴灌植棉技術
油菜(3項)
(一)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
(二)油菜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A.免耕直播栽培技術
B.油菜機開溝免耕擺栽技術
(三)油菜主要災害防控技術
A.油菜“一促四防”抗災技術
B.油菜主要害蟲防治技術
C.油菜封閉除草新技術
D.油菜根腫病綜合技術
花生(3項)
(一)花生單粒精播節本增效高產栽培技術
(二)花生夏直播生產技術
(三)花生逆境栽培技術
A.旱災防控技術
B.漬澇防控技術
馬鈴薯(5項)
(一)馬鈴薯主要土傳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二)冬作馬鈴薯高產高效生產技術
(三)馬鈴薯深耕大壟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
(四)冬早春馬鈴薯大壟雙行膜下滴灌節水技術
(五)馬鈴薯旱作機械覆膜增產增效技術
畜牧獸醫(19項)
Ⅰ.規模養殖綜合及配套技術
(一)規模養殖場標準化綜合技術
A.豬標準化綜合技術
B.奶牛標準化綜合技術
C.肉羊標準化綜合技術
D.蛋雞標準化綜合技術
E.肉雞標準化綜合技術
F.肉牛標準化綜合技術
G.肉兔規模化養殖綜合技術
(二)規模養殖配套技術
A.優質后備奶牛培育配套技術
B.奶牛數字化精細養殖技術
C.牦牛適度補飼技術
D.優質乳生產的奶牛營養調控與規范化飼養技術
E.犢牛早期健康培育關鍵技術
F.奶牛圍產后期健康監控新技術
G.在線奶牛專家技術支持云平臺
H.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Ⅰ)與日糧調控技術
Ⅱ.畜禽繁育技術
(一)提高畜禽繁殖效率技術
A.提高母豬繁殖效率技術
B.奶牛品種間雜交生產技術
C.蜜蜂種用蜂王高效繁育技術
(二)人工授精技術
A.豬人工授精技術
B.水牛同期發情人工授精技術
C.奶牛同期排卵–定時輸精技術
D.奶牛性控精液人工授精技術
E.山羊和綿羊人工授精技術
F.兔人工授精技術
G.牦牛高效繁殖技術
Ⅲ.飼料營養技術
(一)全混合日糧(TMR)生產技術
A.TMR調制技術
B.TMR評價技術
(二)畜禽營養調配技術
A.豬高效飼料配制技術
B.豬健康養殖關鍵營養技術
C.家禽高效飼料配制技術
D.犢牛酸化奶制作與飼喂關鍵技術
E.提高泌乳奶牛飼料轉化效率的綜合技術
F.基礎日糧仿生消化評價技術
Ⅳ.飼料添加劑與飼料資源開發技術
(一)新型飼料添加劑應用
A.益生乳酸菌制劑在奶牛養殖中的應用技術
B.植物源精料提高豬肉品質技術
(二)粗飼料加工貯藏技術
A.糟渣類飼料的貯藏技術
B.秸稈“堿法厭氧”處理技術
Ⅴ.營養素減排與糞肥資源化利用技術
(一)規模化奶牛場氮、磷減排技術
(二)糞肥資源化利用技術
A.畜禽養殖糞污沼氣能源生態利用綜合技術
B.奶牛糞污低溫發酵技術
C.電化學法處理豬場污水工藝
Ⅵ.畜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
(一)奶牛養殖與牛奶質量安全控制技術
A.有機牛奶生產綜合配套技術
B.生鮮乳安全生產技術
(二)肉畜養殖與肉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
A.安全優質豬肉及制品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
B.肉羊規模化育肥與優質肥羔生產技術
C.淘汰奶牛短期育肥技術
D.奶公犢直線育肥及屠宰分割配套技術
Ⅶ.畜牧設施設備技術
規模畜禽場設施設備應用技術
A.我國南方、中原地區育肥牛舍建筑方案
B.山羊適度規模高床舍飼配套技術
C.家禽養殖場舍內環境自動監測與智能化調控技術
D.B超妊娠診斷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E.奶牛圈舍溫室氣體吸附劑及配套吸附裝置
F.肉雞立體(籠養)成套工藝技術
Ⅷ.草業技術
(一)牧草高效生產與利用技術
A.青藏高原牧草生產及利用技術
B.亞熱帶熱帶優質牧草生產技術
(二)草牧業生產經營監測技術
Ⅸ.動物疫病防控技術
(一)棘球蚴病綜合防控技術
(二)鴨黃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
(三)牦牛寄生蟲病防治技術
(四)獸醫衛生規范技術
A.畜禽批發市場獸醫衛生規范
B.種雞場動物衛生規范技術
漁業(9項)
(一)河蟹苗種培育及高效生態養殖技術
(二)蝦類健康養殖技術
A.對蝦健康養殖技術
B.中國對蝦“黃海2號”健康養殖技術
C.克氏原螯蝦生態養殖技術
D.青蝦雙季健康養殖技術
E.“太湖1號”青蝦池塘主養、蝦蟹混養技術
F.多種對蝦病毒的現場快速高靈敏檢測技術
G.魚蝦混養技術
H.蝦鱉混養模式與技術
Ⅰ.南美白對蝦大棚設施養殖技術
J.對蝦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
(三)淡水魚健康養殖技術
A.羅非魚健康養殖技術
B.鮭鱒魚健康養殖技術
(四)海水魚健康養殖技術
A.大黃魚標準化健康養殖技術
B.深水網箱養殖技術
C.石斑魚健康養殖技術
(五)海水池塘健康養殖技術
A.海參池塘安全度夏及健康養殖技術
B.刺參優質健康苗種生態繁育技術
C.海水池塘立體養殖技術
D.海水池塘多營養層次生態健康養殖技術
E.刺參的北參南養技術
(六)工廠循環水健康養殖技術
A.海水工廠循環水健康養殖技術
B.淡水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
(七)水產養殖節能減排技術
A.池塘高效增氧技術
B.淡水池塘養殖水質工程化調控技術
C.池塘微生態制劑水質調控技術
D.漁用膨化飼料應用技術
E.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
F.草魚人工免疫防疫技術
G.池塘底排污水質改良關鍵技術
(八)鹽堿地生態養殖技術
(九)稻田綜合種養技術
A.稻魚共作技術
B.稻鱉共作技術
C.稻蝦共作技術
D.北方稻蟹共作技術
E.稻鰍共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