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發布《云南省“十四五”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
規劃提出,推動成立云南省環保產業集團。以云南省環保領域重大需求為導向,整合省內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資源循環利用等優勢企業,支持環保產業國有企業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推進組建國有控股的環保產業集團。
重點內容如下:
四、主要任務
按照“優布局、強優勢、補鏈條、上臺階”的發展思路,優化產業布局,培引產業主體,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鏈,提質增效環保服務業,積極開拓外部市場,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數字化建設,實現環保產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
(一)優化產業布局
堅持精準化、特色化、差別化發展道路,以市場需求大、工業基礎好、科技人力資源集中的昆明、大理、曲靖、玉溪、楚雄、紅河為重點,兼顧、帶動和輻射全省其他州市,打造中引水工程流域節能環保產業經濟帶。其他州市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優勢,集中力量和資源,實現單點突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產業基地和環保產業服務業。增強基礎和共性技術的產業支撐能力,加速節能環保技術在生產、生活、生態的重點領域應用,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你無我有,你有我強”的產業格局。
推動昆明建設環保產業1 園3 基地。依托現有國家級開發區建設昆明環保產業科創園,重點開展環保技術研發、系統集成、技術成果轉換、項目投資等業務。依托骨干企業建設污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工業煙氣處理、環境監測儀器等環保裝備制造基地,打造高效節能內燃機、節能型變壓器、特種泵、礦山機械等節能裝備制造基地,創建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節能玻璃、節能環保面板、新型墻體材料等綠色建材制造基地。
推動大理建設國家環保產業園。依托云南祥云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大理環保產業園,重點發展冶煉廢渣、廢棄家電、鉛酸蓄電池、廢舊橡膠輪胎、廢棄農地膜回收利用產業,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制造和LED 照明產品制造等產業,全面提升產業園區污染物綜合治理水平和效能,嚴格執行重金屬污染物削減計劃,建設生態產業園區。依托優勢企業,重點發展畜禽糞便、餐廚垃圾、農業廢棄物和病死畜禽生產有機肥技術和生產線。
推動曲靖、玉溪、楚雄、紅河發展環保裝備制造產業。依托有條件的園區和企業,曲靖重點發展高效儲能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裝備、水處理設備、環保新材料等產業,玉溪重點發展高效儲能、節能變壓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等產業,楚雄、紅河重點發展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低VOCs 含量涂料、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等產業。
推動其他州市加快發展當地特色環保產業。其他州市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積極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生態修復、綠色建材、環保服務等產業。
(二)大力培育引進產業主體
以環保領軍企業為主體、骨干企業為重點、中小企業為補充,第三方機構為紐帶,綜合發揮市場資源配置、政府扶持引導和行業協調聯動作用,推動形成良性互動、協同發展的共生關系,著力打造環保產業發展的“ 雁陣”。
推動成立云南省環保產業集團。以云南省環保領域重大需求為導向,整合省內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資源循環利用等優勢企業,支持環保產業國有企業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推進組建國有控股的環保產業集團。發揮集團的資源整合平臺作用和產業發展引領作用,聯合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發展與轉化平臺,打造產業服務體系,引領云南環保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國家扶持節能環保產業的優越政策,大力推動第三方環保產業企業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支持和推動環保企業資產證券化,鼓勵上市并購,拓展綠色信貸、綠色信托、綠色資產支持證券、融資租賃等業務,在不斷拓寬投融資空間的同時,做大做強,加速發展。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研究制訂“一企一策”的扶持措施,支持龍頭企業向技術研發、系統集成、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等全產業鏈發展,積極推動大中型企業剝離環保相關業務,成立專業化環保產業公司,為同行業提供高水平的第三方治理服務,培育發展一批骨干企業。支持龍頭企業有效整合技術、人才、資金、市場等資源,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技術創新、品牌培育、市場開拓、兼并重組。鼓勵推進企業間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合作共贏。加強服務、宣傳,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
引導中堅力量企業加速發展。遴選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細分領域市場占優勢、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節能環保骨干企業,研究制定針對性政策措施,加大中堅企業扶持力度,保障企業穩步發展壯大。針對產業鏈短板和弱項,支持培育一批中堅企業實施“補鏈”“強鏈”行動。積極引導中堅企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延伸,提升企業競爭力。大力培育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再生資源、垃圾處理等細分行業領軍企業,著力發展特色技術產品、專用裝備、環保材料、藥劑等中堅企業。
鼓勵優勢小微企業做細做精。引導節能環保中小企業差異化、專業化、精細化發展,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精特新”企業。對中小企業提供技術研發、項目融資、知識產權保護、企業管理等專業服務,降低中小企業研發創新、運營成本。鼓勵中小企業瞄準市場空白,為終端用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高性能產品或為大企業提供專業化配套服務。強化資源要素支撐,借助公共服務平臺,破解融資、技術、人才等發展瓶頸問題,助力中小企業快速成長。促進龍頭企業、中堅企業與優勢小微企業的融通發展,拓展優勢小微企業的發展空間。
(三)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鏈
結合云南資源優勢、市場優勢,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著眼未來產業發展,服務于綠色發展重大需求,發揮上游技術研發引領和資源供給優勢,提升中游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技術服務競爭力,保障下游技術應用和市場服務質量和水平,重點打造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水環境治理產業鏈、工業煙氣處理特色產業鏈、高效節能產業鏈、綠色建筑建材產業鏈,做大做強優勢環保產業。
專欄1 重點產業鏈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上游構建固體廢物的收儲、預處理供應鏈,建立零散工業固體廢物的收儲、預處理體系,促進資源再分配市場化加快形成。中游加強技術創新,積極推進磷石膏、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大宗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下2游加大再生資源產品推廣應用,安全妥善處置不可再生資源。
水環境治理產業鏈。上游源頭防控,抓好技術推廣及研發擴大市場優勢,重點推廣城鎮生活污水深度處理和農業面源治理技術裝備,健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市場機制和體系,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積極推廣雨水調蓄和綜合利用、中水處理和回用技術和成套裝備。中游污水處理,填補污染控制設備制造短板,重點推進工業廢水處理與節水設備及系統、分散式污水處理成套系統、微污染水及富營養地表水凈化系統、雨水收集處理及利用系統等的自主化研制、生產和基地建設。下游運維服務,培育水污染控制工程運維服務,打破部門界限,推動水污染控制工程、水務工程運維服務市場資源的整合,推動設計、工程、運維一體化服務企業的發展壯大。
工業煙氣處理特色產業鏈。上游重點削減工業煙氣產生量,推進工業生產工藝優化、設備升級改造、原料控制,推進鍋爐、爐窯、電解槽等裝置廢氣凈化設備的標準化、系列化、大型化。中游重點針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惡臭氣體的有組織削減和無組織收集處理工程設計、專用處理設備開發制造,提升工業煙氣處理水平,推進示范工程建設。下游積極拓展廢氣回收、無害化處理,完善在線監測系統,建立運維服務體系。
高效節能產業鏈。上游加強節能技術研發、引進、創新,圍繞鋼鐵、冶金、化工、電力、建材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需求,開發節能低碳新技術,提升節能診斷和工程設計水平。中游推動電機電器、特種機械等用能設備升級換代,重點發展高能效等級用能設備,實現主要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配套生產制造,提升節能技術集成、專用成套設備制造能力,為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提供硬件支撐。下游圍繞節能技術產品推廣應用、節能工程建設和項目運行維護,培育壯大節能服務業,為用能單位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綠色建筑建材產業鏈。上游以綠色建筑規劃、綠色建筑標準為牽引,促進綠色建筑技術進步、綠色建筑新材料研發,提升綠色建筑設計、施工水平,綠色建材開發利用水平,重點培育一批科研院所、規劃設計院及建筑工程公司。中游以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為抓手,打造墻材、門窗、裝飾、低VOCs 含量涂料、暖通、減隔震、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綠色建材系列產品,支持循環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生產建材,支持龍頭企業做精做強。下游以推廣綠色建筑、應用綠色建材為重點,加快綠色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加快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建設,鼓勵綠色合成材料、新型鋁合金材料和天然材料等環保材料的推廣應用。
(四)提質增效環保服務業
提升環保服務能力水平。完善節能環保服務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加強社會監督,提高服務質量。定期遴選和公布優秀服務案例,以點帶面,強化示范效應。加強專業整合與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培訓,鼓勵和支持節能環保服務企業引進高級技術人才,激勵從業人員提升業務技能,打造高質量的服務團隊。深化行業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發揮服務行業的媒介作用,搭建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對接平臺,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創新環保服務模式。鼓勵推動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環境服務、第三方監測及治理、環境綜合治理托管、PPP、重大環保裝備融資租賃等模式創新發展,開展新模式試點和節能環保“一站式”服務。推行節能、環保和回收綜合服務,推動共伴生礦、垃圾收運、再生資源回收信息共享。強化培育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帶動中堅企業和特色小微企業融通發展。
完善環保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上市、并購等方式組建大型、綜合型節能環保服務公司,中小企業積極發揮專業特色優勢,向專、精、尖發展,構建合理分層的行業體系。完善標準和管理辦法等措施,建立完善市場信用評價機制,強化對節能環保服務的規范化管理。
強化環保服務競爭與協作。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引導行業規模有序發展。破除環保市場“地方保護”、行業壟斷經營。鼓勵創新能力建設,支持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的多元創新。加強頂層設計,完成激勵機制,引導產業內企業公平競爭、開放合作,通過有效競爭培育優勢企業,圍繞優勢企業實現橫向、縱向、多層次和全方位的協同創新。
(五)加快技術自主創新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健全以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滇中引水、重金屬污染防治、碳達峰碳中和等關鍵技術裝備研發與成果轉化,引導龍頭節能環保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科技成果應用的主體,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鼓勵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創新平臺向企業開放,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有條件的大企業牽頭創建云南實驗室,共建共享技術研發平臺,提高中小企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聚焦冶金、化工、現代農業等特色行業對環保產業的重大技術需求,以科研院所和國有大中型企業等為支撐,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發揮高新技術園區、自貿區等優勢,培育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推動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以國家及云南省重點科技計劃項目和企業合作項目為依托,推動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重大技術“揭榜掛帥”聯合攻關,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在生產企業開展技術應用與推廣,形成一批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示范樣板。
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設一批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成果轉化平臺,提高冶金、化工尾氣凈化、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共伴生礦及低品位尾礦資源循環利用等先進關鍵技術的產業轉化率。定期發布重點節能、低碳、環保技術、裝備(產品)推廣目錄,及時組織區域內和跨區域環保產業市場供需對接、技術幫扶、專家進企業等服務,引導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綠色環保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帶動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六)積極開拓外部市場
創新國際科技合作機制。進一步深化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在節能環保領域的科技合作。充分發揮政府在國際科技合作中的引導作用,推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科技創新主體積極開展與國內外企業(集團)、高校、科研機構、國際組織等的多層次科技交流與合作,創新合作機制,引導環保產業相關領域的技術與產品“走出去”,提升環保產業對周邊區域的輻射作用,服務綠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推動節能環保國際產能合作。用好綠色“一帶一路”政策,大力拓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快培育綠色消費市場,不斷壯大我省的環保產業規模。依托邊(跨)境經濟合作區,鼓勵探索與周邊國家開展環保領域合作新模式。鼓勵企業依托自貿區發展外向型環保裝備制造業,參與境外環境工程建設。鼓勵外經貿企業投資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打造境外投資全流程服務體系。
推動環保企業走出去。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參加各類雙邊或國際節能環保論壇、展覽及貿易投資促進活動等,充分利26用相關平臺進行交流推介,開展國際合作,增強“走出去”的能力。培育國際化的環保企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抓住機遇,通過海外并購實現跨越式發展。實施綠色援助,結合受援國需要和我國援助能力,積極安排公共環境基礎設施、污染防治設施建設等環保項目,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出口成套環保設備,承接境外各類環保工程和服務項目。
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利用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昆交會)構建環保產業交流合作平臺。支持引進國際先進的節能環保核心關鍵技術和設備。依托瀾湄合作機制、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以及滇緬、滇老、滇越國際經濟合作圈等合作平臺,積極與周邊國家開展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村環境治理、跨界水污染防治、應對氣候變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等交流合作。建立與毗鄰國家環境友好型城市伙伴關系。
(七)推進產業數字化建設
建設產業信息數據共享體系。完善網絡資源建設,打通環保產業信息資源傳輸通道,非涉密環保產業信息實現“上云上平臺”管理。建立健全環保產業信息交互平臺,建立完善數據資源和信息共享機制。形成云南環保產業信息“一張網”,提升數據數據共享服務、信息決策支持能力。
建設企業端信息化系統。鼓勵大型企業建設企業端信息平臺,形成集過程監控、數據管理、綜合決策一體化信息系統。鼓勵第三方機構建設企業環境資源管理服務云平臺,為節能環保企業資源交換、行業規范化管理提供專業服務。鼓勵園區和企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建設區域性智慧環境平臺。支持回收行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開展信息采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測,加快構建回收、運輸、加工利用為一體的城鄉固體廢物與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監管體系。
資料來源: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