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10月16日上午,農業部就推進農業產業扶貧有關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劉北樺表示,十八大以來,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總書記高度重視產業扶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業扶貧理論,成為推動我國產業扶貧事業的科學指南。農業部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產業扶貧重要思想,把農業產業扶貧作為優化農業供給結構、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舉措,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大事要事,調動全國農業系統力量務實推進,取得了積極進展。貧困地區多樣化的資源優勢逐漸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后發優勢,貧困農民腰包逐漸鼓起來了。2013-2016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均實際增長10.7%,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收入是2012年的1.52倍、2010年的2倍,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以農業部定點扶貧縣湖北恩施來鳳縣為例,2016年農民收入比2012年增長89.5%。
農業產業扶貧成就得益于我們扎扎實實的工作舉措,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產業指導取得新進展,努力實現戶戶有增收門路。我們堅持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發展指導,幫助貧困地區轉變發展理念、明確重點任務。農業部聯合八部委印發《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組織22個扶貧任務重的省份、832個貧困縣編制完成產業精準扶貧規劃,分區域指導定點扶貧縣、大興安嶺南麓片區、西藏、四省藏區、南疆等貧困地區編制了一批產業規劃或實施方案,為產業扶貧提供了科學依據。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會同地方干部群眾研究提出了產業扶貧“五個一”工作路徑,即編制一個好規劃、選準一個好產業、打造一個好龍頭、創新一個好機制、完善一個好體系,為各地推進產業扶貧繪制了路線圖。
第二,政策扶持有了新突破,貧困群眾真正感到幫扶溫暖。中央專門出臺了支持貧困縣統籌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政策,農業部在項目資金支持、一二三產業融合、一村一品示范創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相關文件中明確向貧困地區傾斜。各地圍繞資金整合、主體培育、金融扶持、保險服務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操作性強的政策舉措。比如,貴州省設立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子基金,擬籌集1200億元,重點投向貧困地區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業專業培訓機構等。內蒙古興安盟積極探索“政銀保”金融扶貧合作方式,2017年整合財政扶貧資金6000萬元,作為產業扶貧風險金存入銀行并放大5至10倍,通過小額貸款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貧困戶發放貸款,同時為全盟近4萬戶貧困戶發展農業生產等提供保證保險等全方位風險保障。
第三,市場引領采取新舉措,貧困地區農產品銷路更加暢通。現在沒有產不出的產品,只有賣不出去的產品。針對貧困地區農產品賣難問題,我們組織貧困地區合作社、企業等農業生產主體,參加各種展銷活動,支持各地打造特色優勢品牌,發展電子商務,利用各類媒體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讓好產品賣得出、賣個好價錢。在第十四屆、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期間舉辦產業扶貧專題展,組織80多個貧困縣、200多家企業參展,現場貿易額超過5億元。今年3月,會同北京、天津組織120家企業、批發市場、經銷商與環京津28個貧困縣簽訂168項合作協議,幫助銷售了一大批特色農產品。曾經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優質農產品,如今已經走出貧困山區進入千家萬戶。
第四,龍頭培育邁出新步伐,帶動脫貧能力明顯增強。我們支持貧困地區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牽線搭橋幫助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一批扶貧“龍頭”成長壯大、落地生根,成為帶動脫貧的“火車頭”。我們鼓勵引導各地探索推廣訂單幫扶、股份合作、生產托管等龍頭帶貧模式,讓廣大貧困群眾分享更多產業發展紅利。截至2016年底,22個扶貧任務重的省份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8.8萬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2萬家;全國758個貧困縣(不含西藏)發展農民合作社44.2萬家,帶動1500多萬戶農戶;我部100個樣本貧困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接帶動貧困人口覆蓋度達到49.8%。
第五,科技幫扶呈現新亮點,支撐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農業部門的最大優勢是技術優勢。我們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和農技推廣隊伍,在貧困地區開展農技服務,在7個重點貧困地區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試點。在環京津28個貧困縣開展“萬名農技人員進山上壩服務行動”“萬名脫貧帶頭人培育行動”。近幾年,每年都有60多人在貧困地區掛職幫扶,今年又從部屬事業單位選派28名處級干部到環京津28個貧困縣,開展技術指導,提高產業扶貧水平。這些舉措幫助貧困地區引進了優良品種,推廣了實用技術,培育了脫貧帶頭人,播下了致富的種子。
第六,典型引路開創新局面,產業扶貧范例推廣反響熱烈。農民搞產業最講眼見為實,跟他們講十遍,不如讓他們看一次。去年,我們總結了洛川蘋果、贛南臍橙、定西馬鈴薯3個范例,中央領導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進一步總結推廣。隨后,我們在全國層面又先后遴選了廣西百色芒果、貴州黔西南薏仁、河北平泉食用菌、湖北羅田黑山羊、安徽岳西茭白、河南信陽毛尖、山西平順中藥材、寧夏鹽池灘羊、四川蒼溪獼猴桃等10多個立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產業扶貧范例,會同國務院扶貧辦舉辦12期產業扶貧現場觀摩,現場培訓700多個貧困縣負責同志。地方還結合實際,總結推廣了200多個典型范例。這些范例都是基層的實踐創造,干部群眾往往一看就有信心、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點就通。通過現場觀摩等形式,很好地發揮了樹榜樣、受啟發、找差距、增信心的作用,讓基層干部群眾真正想干、敢干、能干、會干。
當前,產業扶貧正處在完善措施、強化落實、創新機制、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我們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總結經驗、鞏固成果、攻堅克難、開拓創新,推動產業扶貧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相關新聞
- 京承農業產業扶貧協作發展會議召開 2018-07-26
- 農業產業扶貧 2018-06-01
- 農業產業扶貧鼓起貧困農民腰包 2017-10-16
- 農民日報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提問 2017-10-16
- 工人日報記者提問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