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精準扶貧:凝聚中國智慧的減貧實踐
如果說消除貧困是事關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國之大事,那么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提出的精準扶貧方略,則為扶貧工作點明了路徑,指明了方向。
如果說過去確定的扶貧對象多以區域為主,那么精準扶貧思想最大的突破點就在于,將扶貧脫貧對象精準到貧困家庭和貧困人口,精確到要幫他們補上這樣或那樣的“短板”。
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抓住產業這個“翻身”關鍵,利用普惠金融這個有力杠桿,國家級貧困縣河南蘭考率先脫貧“摘帽”;依托新型經營主體串起科研產業鏈,發展特色食用菌產業,河北平泉貧困戶實現零成本投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依靠易地搬遷政策,借助政府貼息貸款,云南保山擺榔鄉布朗族貧困戶搬離地質災害危險區,住進寬敞新居……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征程上,那些底子最薄、條件最差、難度最大的“硬骨頭”正被逐一啃下。
政策保障“扶真貧”
扶真貧,必先識真貧。國家級貧困縣江西省井岡山市,為了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市委書記親自帶隊挨家挨戶實地考察,掌握扶貧的第一手資料。做到對象識別精準、措施到戶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管理精準、退出機制精準、干部選派精準,真正做到了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真正扶到了點子上、扶到了關鍵處。今年2月26日,井岡山在全國率先宣布脫貧“摘帽”。
時下,“精準扶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一系列頂層設計、規劃部署、扶持政策紛紛出臺,這既是中國特色,更彰顯了中國決心。而在全國農業系統,相關政策和“超常規”舉措也相繼出爐,以確保真貧者都得到扶持……
2016年5月,農業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為怎么扶真貧制定了路線圖。“意見的印發,為的是指導各地編制并實施好產業精準扶貧規劃,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科學確定產業,精準設計項目,明確帶動主體,精準對接貧困村、貧困戶,努力實現村村有特色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劉北樺表示。
頂層設計之下是科學精準的線路圖。農業部定點扶貧工作座談會、大興安嶺南麓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部際聯席會、產業扶貧工作推進匯報會等陸續召開。要想扶真貧,就必須編制一個好規劃、選準一個好產業、打造一個好龍頭、創新一個好機制、形成一個好體系,產業扶貧的這“五個一”工作思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在扶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扶真貧離不開資金保障。“過去,各部門的財政涉農資金多是‘戴帽下達’,分散的資金很難形成扶貧合力。”安徽省財政廳廳長羅建國說,現在賦予貧困縣整合使用涉農資金的自主權,就是要把分散的資金統起來,把權責錯位或不匹配的機制理順,從而集中力量辦大事,激發貧困縣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怎么保證貧困群眾產業致富的腳步不被資金缺乏絆住?《關于加大貧困地區項目資金傾斜支持力度促進特色產業精準扶貧的意見》《關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工作的通知》……農業部先后多番部署,積極支持國家級貧困縣以主導產業為依托,打捆申報項目,促進了涉農資金在貧困縣的整合。
因勢利導“真扶貧”
“資金、技術、保障,現在咱一樣都不缺,你看我這黑山羊,可賺錢啦。”湖北省羅田縣上石源河村貧困戶李云啟不再“等靠要”,干勁兒十足。
李云啟的改變從兩年前簽訂的一份養羊合同開始。當地政府出臺持續穩定的產業激勵機制,為他提供了1萬元扶持資金、3萬元貼息貸款,同時提供優質種羊、養殖標準、技術指導、肉羊回購等一系列保姆式精準服務。“今年我養了100多只,可出欄50多只,能賺6萬多元。”李云啟盤算著,還清3萬元貸款后,他能如期實現脫貧增收。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難也在精準。從廣東“雙到”(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模式中,我們能看到極為精準的邏輯。
在廣東,每一個被列入扶貧“雙到”工作的貧困村里,都立著一塊公示牌,上面寫著對口幫扶單位的每一位干部需要幫扶的貧困戶戶主姓名。幫扶隊員進村入戶采取地毯式排查手段,為每個貧困戶把好脈,量身定制操作性強、行之有效的幫扶方案——渦水村:水資源豐富,適合開發小水電;必坑村:緊鄰榕思河,適合搞漂流旅游產業;六聯村:山地多,適合搞山蒼籽和高產油茶種植……
理解精準扶貧,其要義是“對癥下藥”,因地制宜找準當地發展的路子。
廣西梧州市山多耕地少,而山林之間遍布著冬蜜生產最重要的大宗蜜粉源植物鴨腳木。“在半山腰生活半輩子了,想不到能在三四個月時間里掙1.5萬元。”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貧困戶王朝富開始養蜂,“投入少、見效快、效益高,靠著蜂產業,我們這些窮了多少年的山里農民現在富了。”
擁有豐富生態資源的地區,往往是經濟發展的“洼地”。為此,近年來農業部下大力氣,堅持不懈促進貧困地區特色產業逐步做強做大:在武陵山區,農業部支持每個縣重點發展1-2個特色產業,目前,湖北省恩施州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富硒茶基地以及湖北省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魔芋基地和馬鈴薯基地,湖南省湘西州成為中國的“椪柑之鄉”和全國最大的百合生產基地;在貴州畢節,農業部編制馬鈴薯、生態畜牧業、反季節蔬菜等產業發展規劃,引領產業發展、優化布局、集中資金投入,初步形成了馬鈴薯、蔬菜、茶葉等特色產業帶。
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因地制宜,種種“加強版”“創新版”的脫貧攻堅方法不斷推出,很多“老大難”問題有了針對性解決方案。
實干為本“真脫貧”
湖南省湘西州龍山縣里耶鎮比耳村,因為搭上了“互聯網+特色農產品”的快車,村民朱紹芳不用再等客戶上門采購,而是忙著打理自家淘寶店“里耶臍橙”的訂單,裝箱、發貨、收錢。朱紹芳不會忘記,如今搶手的“里耶臍橙”曾經在家里堆積如山,“有一年,我家里堆了3萬斤臍橙,還有另外3萬斤沒地方放,只能掛在樹上。”
多年前,比耳村決定靠種臍橙闖出路,但銷路卻始終是個大難題。轉變發生在去年,當地政府打造了“里耶臍橙”品牌,朱紹芳嘗試通過電商渠道主動銷售,跨越山水阻隔把產品賣出去,成了村里根據自身情況精準脫貧的典型。
壯志如鐵,萬里豪情同日月。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大批黨員干部們把職責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
湘西州是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又是精準扶貧的首倡地,2016年2月,孫法軍到這里掛職鍛煉。當時,比耳村全村291戶1240人,人均年收入才3500元。村民大多住房簡陋、吃望天水;村里沒有路、沒有網、沒有手機信號。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作為農業部赴武陵山區扶貧聯絡組副組長的孫法軍,帶領全村干部群眾一起開拓思路、引進項目,運用市場化手段聯合推進“互聯網+里耶臍橙”電商扶貧行動。如今,大山深處的比耳村,電商產業風生水起——“里耶臍橙”品牌叫響了,銷量大增,價格上漲,當地果農脫貧致富了。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106戶減少到43戶,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9000元,貧困發生率降至14.8%。
在全國各地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活躍著大一批像孫法軍這樣踏實干實事的扶貧干部。他們用行動踐行著“絕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讓中國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
據統計,2013年-2016年,我國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了5.7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見證了中國奇跡,也刷新了世界反貧困史上的減貧記錄。
在神州大地上,在貧困山鄉里,我們欣喜地看到,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舉措,正在精準落地。
農業部扶貧開發
定政策出規劃樹樣板
印發1個指導意見,即會同8部門印發《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加強頂層指導。
組織839個貧困縣編制產業扶貧規劃,指導全國所有貧困縣編制完成產業扶貧規劃,確保產業對人、人對產業。
總結200多個范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總結遴選了200多個產業扶貧優秀范例,樹立了一批立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典型樣板。
舉辦12期產業扶貧現場觀摩,推廣產業扶貧范例,現場培訓700多個貧困縣負責同志。
環京津農業扶貧
農業部會同京津冀3省市啟動環京津農業扶貧共同行動,對環京津28個貧困縣實施特殊幫扶。
選擇28個部直屬單位對口幫扶環京津28個貧困縣,派出28名優秀處級干部蹲點2年專抓農業扶貧,落實技術援助、營銷幫扶、企業合作、典型引路等工作。選擇100個貧困村重點幫扶,打造“百村示范”。
定點扶貧
湖北恩施州咸豐縣、來鳳縣和湖南湘西州永順縣、龍山縣,是農業部定點扶貧縣。1986年以來,農業部調動全系統力量,傾力支持定點扶貧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承諾不脫貧不脫鉤、不脫貧也擔責。
30多年累計選派336名干部掛職,“十二五”以來累計安排資金近50億元。去年,專門召開定點扶貧工作會議,印發《農業部定點扶貧幫扶規劃》;今年又研究制定《農業部定點扶貧縣幫扶責任方案》,明確了20條具體幫扶措施。2016年,4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2010年翻了一番以上,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數說脫貧攻堅
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
政府增加扶貧投入
2016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
其中,中央財政扶貧資金667億元,同比增長43.4%;省級財政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
地方扶貧有創新
發展生產脫貧一批。428個縣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在緩解農產品賣難、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方面成效明顯;2.26萬個貧困戶開展旅游扶貧試點,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截至2016年10月底,項目開工率達99.4%,已有46萬貧困人口“挪窮窩”。
生態補償脫貧一批。2016年林業部門為扶貧對象安排護林員崗位近30萬個。
發展教育脫貧一批。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現全覆蓋。
社會保障兜底一批。2016年,健康扶貧工程啟動,組織889家三甲醫院對口幫扶832個貧困縣、1189家縣級醫院。
相關新聞
- 永平抓實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2021-03-08
- 河北邯鄲農業特色產業面積達450余萬畝 2021-03-03
- 農業農村部發布第一批農業行政執法指導性案例 2021-03-02
- 安徽鳳臺打造千畝智慧農業園區 2021-02-25
- 《昆山智慧農業農村管理系統》成功入選數字鄉村類2020數字江蘇建設優秀實踐成果名單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