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AV免费,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中文English

當前位置:首頁 > 互動訪談 > 直播訪談 > 海洋漁業資源管理制度改革 > 相關新聞

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實現漁業現代化
——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就《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發布
答記者問

日期: 2017-01-06 18:29 作者: 來源:農業部新聞辦公室 【字體: 打印本頁

  本網訊  近日,農業部發布《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日前,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就《規劃》出臺的背景、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等問題,接受了記者專訪。

  記者:請問到“十二五”末我國漁業發展的大體狀況如何?

  于康震:我國是水產品生產、貿易和消費大國,漁業是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我國水產品產量連續26年世界第一,占全球水產品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為城鄉居民膳食營養提供了四分之一的優質動物蛋白。漁業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漁民增收、建設海洋強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等做出了突出貢獻。

  “十二五”期間,我國漁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漁業成為國家戰略產業,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召開全國現代漁業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把現代漁業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使之走在農業現代化前列,努力建設現代化漁業強國。漁業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現代漁業產業體系初步建立,強漁惠漁政策力度加大,漁業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漁業科技支撐不斷增強,依法治漁能力顯著提升,漁業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到“十二五”末,水產品總產量達到6700萬噸,全國漁業產值達到11329億元,養殖捕撈比例達到74:26,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595元,水產品人均占有量49公斤,水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203億美元,貿易順差113.5億美元,漁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

  但也要看到,當前漁業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雖然水產品供給總量充足,但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非常突出,實現漁業綠色發展、漁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漁業基礎設施薄弱,漁業安全生產隱患仍然存在,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增多,電毒炸魚、涉漁“三無”船舶、“絕戶網”屢禁不止,涉外漁業風險加大等等,也是漁業發展的掣肘。

  記者:請問“十三五”漁業發展有什么新的指導思想?

  于康震:《規劃》是指導“十三五”我國漁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提出,“十三五”漁業發展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為目標,以健康養殖、適度捕撈、保護資源、做強產業為方向,大力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提升漁業生產標準化、綠色化、產業化、組織化和可持續發展水平,提高漁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中國特色漁業現代化發展道路。

  《規劃》強調,要以漁業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妥善處理好生產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統籌推進漁業各項改革;深入實施漁業“走出去”戰略,提高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兩類規則”的能力;將漁業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維護漁民權益與增進漁民福祉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漁民經營自主權和首創精神;完善漁業法律法規體系,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維護漁業生產秩序和公平正義。

  記者:《規劃》提出了“到2020年,漁業現代化水平邁上新臺階”的目標。請您描述一下“十三五”期末漁業現代化總體愿景?

  于康震:《規劃》緊扣“漁業現代化水平邁上新臺階”的目標要求,提出到2020年,漁業現代化水平邁上新臺階,漁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捕撈強度得到有效控制,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漁業信息化、裝備水平和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漁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顯著增強,漁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沿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率先基本實現漁業現代化,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的漁業轉型升級目標基本實現,養殖業、捕撈業、加工流通業、增殖漁業、休閑漁業協調發展和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的現代漁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規劃》按漁業經濟、漁民收入、產品供給、資源養護和科技支撐分類細化了19項量化指標。這些指標,既有約束性的,也有預期性的。不管是哪一類指標,我們都希望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

  記者:我們注意到,《規劃》提出水產品總產量目標為6600萬噸,比“十二五”末減少100萬噸,國內海洋捕撈產量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比“十二五”末減少300多萬噸,請問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實現減量的目標?

  于康震:《規劃》提出的水產品總產量6600萬噸指標是一項預期性的指標,主要是體現減量增收的政策意圖。總的來講,水產捕撈產量將大幅度下降,減少量應在300萬噸以上。“十三五”期間,農業部將大力推進海洋捕撈漁民減船轉產,嚴格執行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壓減近海捕撈強度,有效疏導近海過剩產能,同時積極推進內陸捕撈漁民退捕上岸,實現捕撈產量負增長。與減少海淡水捕撈相反,水產品總產量構成中的養殖產量是穩中有升,體現了結構優化。一方面,通過控制近海養殖規模,拓展外海養殖空間,合理確定湖泊、水庫養殖規模,穩定池塘養殖,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和深水網箱養殖,保持水產養殖總體穩定,并通過優化水產品供給結構,保障水產品的有效供給;另一方面,通過挖掘潛力,推動稻田、鹽堿地和冷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提升漁業后發地區生產和供應水平。

  關于國內海洋捕撈產量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問題,農業部進行了專題研究,擬通過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理管理制度和健全完善海洋漁船“雙控”制度,實現這一減量目標。

  記者:《規劃》提出要聚焦六大重點任務、六大能力及十大重點工程,這三者之間如何銜接?如何保障六大任務的完成?

  于康震:《規劃》提出了轉型升級水產養殖業、調減控制捕撈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養護水生生物資源、規范有序發展遠洋漁業、提高漁業安全發展水平六項重點任務,還提出了提升水產品供給、創新驅動、風險保障、依法治漁、信息服務、共享富漁六大能力,以及現代漁業種業、水產養殖轉型升級、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水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漁政漁港基礎設施、漁業裝備現代化與安全保障、遠洋漁業綜合保障、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智慧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十大重點工程。六大任務是完成規劃目標的前提,六大能力和十大工程是完成任務的保障。要統籌好六大能力、十大工程與六大任務之間的關系,通過提升能力、加強工程建設,保障目標和任務的完成。

  轉型升級水產養殖業,就是要完善養殖水域灘涂規劃,轉變養殖發展方式,壓減低效、高污染產能,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大力推進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提升水產養殖精準化、機械化生產水平。調減控制捕撈業,就是要優化捕撈空間布局,調減近海和內陸捕撈,嚴格控制捕撈強度,執行海洋漁船“雙控”制度,嚴厲打擊“絕戶網”和涉漁“三無”船舶,積極推進海洋捕撈漁民減船轉產和內陸捕撈漁民“退捕上岸”。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是要推進水產加工業轉型升級,加快水產品品牌建設,發展新型營銷業態,積極發展休閑漁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大力養護水生生物資源,就是要強化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建立和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完善并嚴格執行休禁漁制度,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加強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發展增殖漁業,加強海洋牧場建設,推進以漁凈水。規范有序發展遠洋漁業,就是要優化產業布局,控制遠洋漁船總體規模,加強遠洋漁業綜合基地建設,提升國際競爭力。提高漁業安全發展水平,就是要抓好漁業安全生產、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水產養殖生物安全。

  記者:落實《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十三五”有哪些保障措施?

  于康震:為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規劃》提出了四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圍繞關鍵環節和短板,盤活存量、爭取增量,加大投入,加快構建有利于現代漁業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二是創新金融投入方式。加強信貸支持,健全穩定的漁業風險保障機制,鼓勵政府投資和社會資本合作投入現代漁業建設,促進多元化、多渠道漁業投融資格局的形成。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科技和管理人才培養,加強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培育新型漁業經營主體,完善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四是強化法制保障。完善法律法規,加強《漁業法》及配套法規規章的制修訂,積極參與國際漁業條約、協定和標準規則的制修訂,同時,加強普法宣傳。五是加強規劃組織實施。各地要按照國家規劃的總體要求,制定本地區漁業發展規劃,并將漁業發展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成立規劃實施的領導機構,逐級落實責任制,建立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