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燕麥具有抗逆性強的特點,既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優質禾本科飼草作物,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寧夏等省(區)。為推進種植結構調整,促進燕麥生產發展,農業農村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2018年燕麥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華北產區
華北產區包括河北張家口市、承德市,山西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呂梁市,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包頭市等地的丘陵地區。
(一)選擇良種。選擇優質、高產、耐瘠、耐冷、耐旱品種,華北產區燕麥多以籽粒生產為主。
(二)整地施肥。優質燕麥種植地塊,要在秋天全部深耕一次,深度要達到25—30厘米,耕后及時耙耱。做好春季耕作整地保墑,對確保燕麥全苗至關重要。春季耕作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土壤干旱時要適當深耕15—20厘米,并耙耱鎮壓土壤緊實,達到保墑效果;土壤墑情較好時要適當淺耕10—15厘米;雨水多、地溫低時不能耙耱鎮壓,而要采取耕翻散墑措施,以提高地溫。增施有機肥是確保燕麥苗壯、稈粗、葉綠、穗大、粒多、粒飽滿的主要措施,一般每畝施用農家肥1500—2000公斤。燕麥不是低產作物,合理施足底肥可獲高產。在底肥不足時,每畝施用磷酸二氨4—5公斤作種肥。拔節后抽穗前,還應每畝追施磷鉀復合肥5—10公斤,分1—2次施用,保證后期生長需要。
(三)適時播種。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播種,夏燕麥區一般在3月20日—4月5日播種;秋燕麥區旱坡地一般5月中下旬日播種,平灘地一般5月20日播種。如選用早熟品種,播種時期可適當推遲。如遇春旱嚴重無法正常播種時,可采用“一早三改”栽培技術,“一早”為選用早熟品種,“三改”為改秋耕翻為播前耕翻、改早播為晚播、改稀植為密植。加大播種量,每畝保苗40萬株,播種期可延遲至6月5日—10日。
(四)病蟲草害防治。本區常見病害為黑穗病,常見蟲害為蠐螬、螻蛄、地老虎和金針蟲等。在播種時選用合適藥劑拌種防治,提倡生物防治。播種前或收獲后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曬土,加快病殘植株分解,減少病源和蟲源。
(五)輪作倒茬。燕麥長期連作易導致病害多發、雜草嚴重、土壤養分缺乏,建議進行合理輪作倒茬。
二、西北產區
西北產區包括陜西榆林市,甘肅定西市、平涼市,青海海北州、西寧市,寧夏固原市等地。本區燕麥種植主要用作飼料,要根據不同用途選擇不同的刈割時間。青飼選擇在拔節至抽穗期刈割,青貯選擇在開花初期至乳熟期刈割,干草選擇在灌漿期至乳熟期刈割,刈割后就地晾曬2—3天,水分含量達到20%—23%可以進行露天堆垛,或機械收獲一次性完成刈割、壓扁,晾曬水分含量降至20%以下時打捆。
三、西南產區
西南產區包括四川涼山州、貴州畢節市和云南麗江市、楚雄州、迪慶州等地。
(一)選擇良種。本區燕麥銹病較重,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
(二)適時播種。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耕作制度適時播種。春燕麥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采用寬窄行、寬幅條播、間作、套種或零星點播種植,播種要均勻,深淺一致,播后覆土深度3—5厘米。每畝播種量10—12公斤,行距20—25厘米、穴距10—15厘米,間作、套種視實際種植情況調整。
(三)病蟲害防治。本區燕麥冠銹和稈銹病受害重,要通過選用抗銹病高產品種,消滅病株殘體,清除田間雜草寄主,實行輪作倒茬,加強栽培管理等方式減輕病害。發病后及時噴藥防治,最大限度減輕病害損失。
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承辦單位: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
網站識別碼bm21000007 京ICP備05039419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7559號
網站保留所有權,未經允許不得復制鏡像